全才VS专才
栏目:民间故事
频道:现代故事
阅读:430次
时间:2021-09-07 05:27:10
字体大小
A-
18
A+

两个中文系的同窗在毕业8年后不期而遇。一个已经是跨国公司的全国市场总监,年薪三四十万,另一个还在出版社当编辑,编着不畅销的书,一个月五六千元。 然而8年前的情形却迥然相异。穷编辑事先可是系里的头号才子,写得一手好诗,自编自导话剧,文章引经据典,逻辑缜密,论证充分,文采飞舞,常常把授课的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。市场总监就逊色得多,作文成绩在中和良之间徜徉。 “我是三流的文学知识分子,二流的市场创意人才,却是一流的打工仔。”这是市场总监对自己的评价。这话套在出版社编辑身上,就成为“一流的文学知识分子,二流的书刊编辑,三流的打工仔”。 75分的文字技能+75分的沟通武艺+75分的人际干系+75分的治理本领+75分的创意才能,使得各项指标平平的中文系毕业生夺得高位。相反,100分的文字技能专才在职场上只能以非常低微的姿态存在世。 许多才高八斗、心高气傲的人有这样的牢骚:为什么一个文理狗屁不通的人可以做他的上司?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甚至还为这样的职场全才取了一个名字“知道分子”,用这个标签把这些伪知识分子们剔除出来。 可惜对于现代公司来说,一个不认得生僻的字,却能事无巨细都做得让大家认可的人,比会写字典里所有的字,却不屑于做琐碎小事的人,更受接待。 诗写得再好,学问再多,公司不愿意为此买单,又能怎样呢? 想晓畅的人,就不会再失衡,不管是三流的诗人依然三流的打工仔。 有位研究外域佛经文学的博士生在想通了过后,毅然从外资公司市场部辞了职,回学校当老师去了。从此告别万元以上的月薪,但再也不用天天写弱智无聊的PPT文件了。和学生们聊佛经中的生与死,空与色,其乐无穷。钱是少了点,但有大把时间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,也可以为专业刊物撰写论文,哪天成为学术大家也说不定。 一位校园里的三流诗人也为自己找到了出路。“我的诗虽然平庸了点,但我善于演讲,会推广自己,性格自动,英文也还不错。”他迄今已出版了三本小说,一本诗集,居然卖得还不错,成绩比当年他们班最大的才子还好。 想不通的人,一定还陷在痛苦中。比如那位出版社的才子编辑,8年来,工作而外的时间,他一切用来悼念自己的明珠暗投。这样沉痛的追悼仪式,估计一向会持续到别人来追悼他的那一天。
上一篇《以色事人和以貌取官》故事精选
眼下,女大学生毕业分配,工作难找,但是美女除外,不用统计就知道,漂亮的女大学生肯定比相貌平平的同学就业率高。其实,到找工作的当口,无论男女,相貌都是一个相当 ..
下一篇《大声说话才能胜出》故事精选
我在报社做实习生时有幸师从一位见多识广的资深记者,老师洞悉世事,经常在谈笑间不经意地泄露天机。那天,他坐在办公桌前,轻描淡写地告诉我,人的地位越高,讲话声音就会越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