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让世界改变自己
栏目:民间故事
频道:现代故事
阅读:451次
时间:2022-01-26 12:30:02
字体大小
A-
18
A+

在一家超市里,父亲(father)、母亲、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为家庭购物打算过后,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。“爸爸,你看到没有,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,没有一个人送还的,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。”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:“那么,儿子,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儿呢?”
儿子陷入了沉思。长久的沉默过后,母亲插言道:“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,别太苛求儿子了,我们回家吧。”
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,他看到,一对儿年迈的老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,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。目睹这一情景,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:“儿子,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,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,将它随处一扔了事;另一种人则会将它送还回去。我希望你做送还回去的那种人。现在,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。”
显而易看法,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还手推车的问题,它探讨的是在一个简朴行为背后的代价认知问题。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: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:一种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、有益的事;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儿。
第一种人无疑是可贵的,但更可贵的是,这种人无论别人做不做,他们都会刚强地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儿,这并非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改变世界,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。
上一篇《不苛求条件而竭力创造条件》故事精选
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,在1995年的时候,他突然心脏病发作,导致四肢瘫痪,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。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头脑清醒,但是全身的器官中,只有左眼还 ..
下一篇《上吊的绳子和自杀的子弹》故事精选
李宁说:“我喜欢笑,这是一种性格和态度。”也许大家还清晰记得22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上,李宁从吊环、鞍马上摔下来以后的一笑。他肯定也知道,在那一刻笑,他将从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