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道:“堂堂衙门八字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。且不说县官老爷贪脏枉法,只会要钱;就是那班叫“狗腿子”的差役,也是敲许勒索,巧取豪夺。徐苟三看在眼里,恨在心头,决心惩治差役一番。
一天,徐苟三把芝麻糊炒得又焦又香,加上熟粉、红糖,用蜂蜜拌好,然后用挤筒挤成粪便模样,乘黄昏溜上公堂,把它堆在老爷的公案上。
第二天,老爷上堂,只见面前一堆“大粪”,勃然大怒。他侧过脸去用手直扇鼻子,连声喊臭。接着把惊堂木猛力一拍,喝道:“哪个狗奴才胆敢在公案上拉屎?老爷要打断他的狗腿!”差役们颤兢兢地抬头朝上一瞄,果然一堆“大便”供在那里,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,跪在堂上,连连哀求道:“老爷息怒,小人们岂敢!”县官大怒道:“胡说,庙里屙屎有何人?再不说出来,每人责打四十大板?”差役们的磕头如倒蒜:“老爷在上,奴才们实在不敢冒犯虎威。”老爷说:“不是你们,又是谁呢?”有个差役猜想说:“这事只有徐苟三做得出来!”另一个差役也随声附合:“对,对,小人见他来过。”老爷把徐苟三传来,苟三喊冤叫屈,老爷喝道:“人赃俱在,还敢抵赖,你是愿打还是愿罚?”徐苟三问打是怎样,罚又是怎样?老爷说:“愿打就打四十大板;愿罚就将屎吃掉!”苟三无可奈何地说:“就罚吧。”他挤眉弄眼地把那堆“屎”一口口吃了,差役们把他轰出衙门。
过了一段时间,徐苟三大吃大喝了几顿,溜到公案,真的拉了一大堆臭屎。老爷一上公堂就闻到了一阵臭气,暴跳如雷地追问差役。差役又说是徐苟三。老爷再将徐苟三传来。苟三哭嚎道:“老爷,做官的想情,上次小人忍辱含冤吃了屎,怎敢再犯严威,自讨苦吃?分明是差役栽害,请老爷明镜高悬,替小人做主!”老爷觉得有理,责令差役将屎一人分一点吃掉,不然,每人责打四十大板。差役害怕皮肉受苦,只好照办。那堆屎又臭又脏,一个个吃得无可奈何,有的当堂呕吐,有的几天吃不下饭。
苟三连连打躬作辑道:“老爷真是青天,真是青天!”他出了衙门,一路放声大笑,好不快活,笑够了,他回过头来对差役们说道:“我吃芝麻蜂蜜糖,落口消化香又香;你们吃的是大屎,灌得满肚是臭肠。”差役们又恨又羞,会气死。
清朝前期的一个大旱年,一位老农庄稼歉收,便找到知县,想减征一些粮食。
知县问:“麦子收了几成?”
老农答:“三成。”
“棉花收了几成?”
“二成。”
“玉米收了几成?”
“二成。”
县官大怒,一拍惊堂木道:“两个二成一个三成,七成的年景你还谎称荒年?你抗交皇粮,给我拿下!”
老农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大人息怒,小的实在不敢胡说,我活了164岁,还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呢。”
县官一怔:“什么?你活了164岁?”
“是啊,”老农扳着指头道,“我78岁,我大儿子47岁,小儿子39岁,加起来不正是164岁吗?”
县官听罢,思忖半天,说:“你说的也有道理,那就给你免一些粮食吧。”
雷英夫,1921年生于河南省孟津县。1938年入伍,成为八路军的一员,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战时期,任军委总参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,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代处长,第三野战军师参谋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并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。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雷英夫文韬武略兼备,理论实践能融,被毛泽东誉作“洛阳才子”,然而关于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却鲜为人知。
“天生吾材必有用”
1938年8月,年仅18岁的雷英夫,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久已向往的延安,被编入抗大六大队学习。一日,毛泽东来校接见抗大的同学们,雷英夫激动地递上一个笔记本,请毛主席给题个座右铭,毛泽东当即欣然命笔,给其题写了两个遒劲的大字“斗争”,由此,雷英夫深受鼓舞。
11月,中央军委依据工作需要,为加强参谋工作,决定在抗大总校成立一个参谋训练队,学员由各中队选派优秀者组成。
1939年春,抗大参训队正式开学,毛泽东、陈云等人担任教员。毛泽东开宗明义讲的第一堂课便是《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》。毛泽东讲得深入浅出,高屋建瓴,学员聚精会神,边听边记。课间休息时,毛泽东要抽查几位学员的笔记本,而重点则落到雷英夫身上。毛泽东看了雷英夫的听课记录簿后,向身边的滕代远询问雷英夫的情况,滕代远实话实说:“他来延安是逼上梁山的!”
一句话,引,起毛泽东的兴趣,遂追问:“何以言之?”于是,滕代远向毛泽东介绍了雷英夫的身世。雷英夫原在洛阳读初中,因家境贫寒,学费凑不齐,仅差16元,学校限期缴纳,否则勒令退学。‘万般无奈,只得辍学,去考铁路扳道工,由于无力缴押金遭闭门羹。后欲考小学教员,仍因押金无着而被拒。之后又多方奔走,报考文书、当布店学徒工等皆因无钱无保人而不成。雷英夫走投无路,只好仰天长啸,重复着李白的苦闷“天生吾材必有用”来到延安。
1939年菊黄时节,周恩来自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时,谈及目下南方局工作繁重,“叶剑英亟待两名参谋作为助手”。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:“好!我给你推荐一个良材:雷英夫。”
笔下祸福起波澜
1941年1月,“皖南事变”后,叶剑英奉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,雷英夫随行。在延安,雷英夫任八路军总部作战部资料室主任,又兼《解放日报》军事副刊编辑。
1942年6月下旬,适值苏德战争爆发一年之际,雷英夫应时写了一篇文章,题为《苏德战争一年》。文章对苏德双方一年来的战况。进行综合研究,有理有据,《解放日报》作为重点文章在显要位置发表了,并且连载两日。
一日,叶剑英去毛泽东处,看见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《解放日报》,上面刊有《苏德战争一年》一文,细观之,只见上面有许多圈圈点点,多处标记。当毛泽东向叶剑英提到这篇文章时,叶剑英忙说:“是小雷写的。”毛泽东赞许道:“这娃娃有出息啦!”接着毛泽东提出要到王家坪走走,去面见雷英夫。
会面后,毛泽东紧握住雷英夫的手说:“你写的《苏德战争一年》我看了,很好,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情况和我党的观点,文字通顺。说服力强,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。”
雷英夫谦虚地说:“是报社交给我的任务,算是勉强交差……”
毛泽东继续夸奖说:“听叶参讲,他舌战群儒的讲演稿是你写的,还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,也是由你执笔,真不愧为‘洛阳才子’哟!”
1943年8月18日,一篇题为《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》并署名“朱德”的文章,延安《解放日报》以大字标题刊登于“军事副刊”。该文是参照朱德的思路与观点,由雷英夫执笔写成的。
文章强调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,旺盛的战斗士气务需与良好的战斗技术相结合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文章面世后,在高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,一致称赞文章旗帜鲜明,分析深透,抓住了当前军事教育的要害。唯独林彪跳出来唱反调,指责这篇文章是“单纯军事观点”。“违背了我军政治建党的原则”。一天,林彪在王家坪自己的住处将雷英夫叫来,劈头就是一顿训斥,声色俱厉地说:“你是文章执笔人,应该好好检查检查,要从世界观上找问题!”为此雷英夫深感苦闷与忧虑,他找到朱老总。朱德说:“你不要害怕,历史自有公论。”此事后为毛泽东所知,他严肃地批评林彪在不适当场合,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,做法是错误的,并指出他对“政治建军”的理解是片面的。如是,雷英夫笔下引发的这场“公案”方得平息。
谈起禅智内供①的鼻子,池尾地方无人不晓。它足有五六寸长,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颚下。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,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艺儿从脸中央茸拉下来。
①内供是内供奉的简称,也叫内供奉僧,侍奉主佛的僧侣。
内供已年过半百,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,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,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。当然,表面上他也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。不仅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应该专心往生净土的和尚,不宜惦念鼻子,更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上。平素言谈之中,他最怕提“鼻子”这个词儿。
内供腻烦鼻子的原因有二:一个是因为鼻子长确实不便当。首先,连饭都不能自己吃。不然,鼻尖就杵到碗里的饭上去了。内供就吩咐一个徒弟坐在对面,吃饭的时候,让他用一寸宽两尺长的木条替自己掀着鼻子。可是像这么吃法,不论是掀鼻子的徒弟,还是被掀的内供,都颇不容易。一回,有个中童子①来替换这位徒弟,中童子打了个喷嚏,手一颤,那鼻子就扎到粥里去了。这件事当时连京都都传遍了。然而这决不是内供为鼻子而苦闷的主要原因。说实在的,内供是由于鼻子使他伤害了自尊心才苦恼的。
①中童子是寺院里供使唤的十二三岁的童子。
池尾的老百姓替禅智内供着想,说幸亏他没有留在尘世间,因为照他们看来凭他那个鼻子,没有一个女人肯嫁给他。有人甚至议论道,他正是由于有那么个鼻子才出家的。内供却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和尚鼻子所带来的烦恼就减少了几分。内供的自尊心是那么容易受到伤害,他是不会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这样一个具体事实所左右的。于是,内供试图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来恢复自尊心。
他最初想到的办法是让这鼻子比实际上显得短一些。他就找没人在场的时候,从不同的角度照镜子,专心致志地揣摩。他时而觉得光改变脸的位置心里还不够踏实,于是就一会儿手托腮帮子,一会儿用手指扶着下巴额,一个劲儿地照镜子。可是怎么摆弄鼻子也从不曾显得短到使他心满意足。有时候他越是挖空心思,反而越觉得鼻子显得长了。于是,内供就叹口气,把镜子收在匣子里,勉勉强强又对着经几诵他的《观音经》去了。
内供还不断地留心察看别人的鼻子。僧供经常在汕尾寺讲道。寺院里,禅房栉比鳞次,僧徒每天在浴室里烧澡水。这里出出进进的僧侣之辈,络绎不绝。内供不厌其烦地端详这些人的脸。因为哪怕一个也好,他总想找个鼻子跟自己一般长的人,聊以自慰。所以他既看不见深蓝色绸衣,也看不见白单衫。至于橙黄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,正因为平素看惯了,更不会映入他的眼帘。内供不看人,单看鼻子:鹰勾鼻子是有的,像他这号儿鼻子,却连一只也找不到。总找又总也找不到,内供逐渐地就懊恼起来。他一边跟人讲话,一边情不自禁地捏捏那尊拉着的鼻尖,不顾自己的岁数绊红了脸,这都怪他那惆怅的情绪。
最后,内供竟想在内典外典里寻出一个鼻子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,好排遣一下心头的愁闷。可是什么经典上也没记载着目键连和舍利弗的鼻子是长的。龙树和马鸣这两尊菩萨,他们的鼻子当然也跟常人没什么两样。内供听人家讲到震旦①的事情,提及蜀汉的刘玄德耳朵是长的,他想,那要是鼻子的话,该多么能宽解自己的心啊。
①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。
内供一方面这么消极地苦心自慰,另一方面又积极地想方设法要把鼻子弄短,在这里就无须赘述了。他几乎什么办法都想尽了。他喝过老鸹爪子汤,往鼻头上涂过老鼠尿。可是不管怎么着,五六寸长的鼻子不是依然耷拉到嘴上吗?
一年秋天,内供的徒弟进京去办事,从一个熟捻的医生那里学到了把长鼻子缩短的绝技。那位医生原是从震旦渡海来的,当时在长乐寺作佛堂里的供奉僧。
内供跟平日一样装出对鼻子满不在乎,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办法。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,未免于心不安。其实,他心里是巴望徒弟劝说他来尝试这一办法。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内供这番苦心。这倒也并没有引起徒弟的反感,毋宁说内供用这套心计的隐衷似乎赢得了徒弟的同情。于是,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起内供来。内供如愿以偿,终于依了这番热心的劝告。
办法极其简单,仅仅是先用热水烫烫鼻子,然后再让人用脚在鼻子上面踩。
寺院的浴室照例每天都烧水。徒弟马上就用提桶从浴室打来了热得伸不进指头的滚水。要是径直把鼻子伸进提桶,又怕蒸气会把脸(火通)坏。于是,就在木纸托盘上钻了个窟窿,盖在提桶上,从窟窿里把鼻子伸进热水。惟独这只鼻子浸在滚水里也丝毫不觉得热。过一会儿,徒弟说:“烫够了吧。”
内供苦笑了一下。因为他想,光听这句话,谁也想不到指的会是鼻子。鼻子给滚水(火通)得发痒,像是让屹蚤咬了似的。
内供把鼻子从木纸托盘的窟窿里抽出来之后,徒弟就两脚用力踩起那只还热气腾腾的鼻子来了。内供侧身躺在那里,把鼻子伸到地板上,看着徒弟的脚在自己眼前一上一下地动。徒弟脸上不时露出歉意,俯视着内供那秃脑袋瓜儿,问道:“疼吗?医生说得使劲踩,可是,疼吗?”
内供想摇摇头表示不疼。可是鼻子给踩着,头摇不成。他就翻起眼睛,打量着徒弟那脚都皴了,用慢怒般的声音说:“不疼。”
说实在的,鼻子正痒痒,与其说疼,毋宁说倒挺舒服的呢。
踩着踩着,鼻子上开始冒出小米粒儿那样的东西。看那形状活像一只拔光了毛囫囵个儿烤的小鸟。徒弟一看,就停下脚来,似乎自言自语地说:“说是要用镊子拔掉这个呢。”
内供不满意般地鼓起腮帮子,一声不响地听任徒弟去办。当然,他不是不知道徒弟是出于一番好意的。但自家的鼻子给当做一件东西那样来摆弄,毕竟觉得不愉快。内供那神情活像是一个由自己所不信任的医生来开刀的病人似的,迟迟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子的毛孔里钳出脂肪来。脂肪的形状犹如鸟羽的根,一拔就是四分来长。
错了一通之后,徒弟才舒了一口气,说:“再烫一回就成啦。”
内供依然双眉紧蹙,面呈温色,任凭徒弟做去。
把烫过两次的鼻子伸出来一看,果然比原先短多了,跟一般的鹰勾鼻子差不离。内供边抚摸着变短了的鼻子,边腼腆地悄悄照着徒弟替他拿出来的镜子。
鼻子——那只耷拉到颚下的鼻子,已经令人难以置信地萎缩了,如今只窝窝囊囊地残留在上唇上边。上面满是红斑,兴许是踩过的痕迹吧。这样一来,管保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。——镜子里面的内供的脸,对着镜子外面的内供的脸,满意地腴了腴眼睛。
可是那一整天内供都担心鼻子又会长了起来。不论诵经还是吃饭的当儿,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轻轻地摸摸鼻尖。鼻子规规矩矩地呆在嘴唇上边,并没有垂下来的迹象。睡了一宿,第二天清早一醒来,内供首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。鼻子依然是短的。内供恰似积了抄写《法华经》的功行,心情已经多年不曾感到这么舒畅了。
然而过了两三天,内供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。有个武士到池尾寺来办事儿,他脸上摆出一副比以前更觉得好笑的神色,连话都不正经说,只是死死地盯着内供的鼻子。岂但如此,过去曾失手让内供的鼻子杵到粥里去的那个中童子,在讲经堂外面和内供擦身而过的时候,起先还低着头憋着笑;后来大概是终于憋不住了,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。他派活儿给杂役僧徒的时候,他们当着面还毕恭毕敬地听着,但只要他一掉过身去,就偷偷笑起来,这样已不止一两回了。
内供最初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相貌变了。然而光这么解释,似乎还不够透彻。——当然,中童子和杂役僧徒发笑的原因必然在于此。同样是笑,跟过去他的鼻子还长的时候相比,笑得可不大一样。倘若说,没有见惯的短鼻子比见惯了的长鼻子更可笑,倒也罢了。但是似乎还有别的原因。
内供诵经的时候,经常停下来,歪着秃脑袋喃喃地说:“以前怎么还没笑得这么露骨呢?”
这当儿,和蔼可亲的内供准定茫然若失地瞅着挂在旁边的普贤像,忆起四五天前鼻子还长的时候来,心情郁闷,颇有“叹今朝落魄,忆往昔荣华”之感。可惜内供不够明智,回答不了这个问题。
——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。当然,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。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,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。说得夸大一些,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。于是,虽说态度是消极的,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。——内供尽管不晓得个中奥妙,然而感到不快,这无非是因为他从池尾的僧俗的态度中觉察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。
内供的脾气日益乖张起来了。不管对什么人,没说上两句话就恶狠狠地责骂。最后,连替他治鼻子的那个徒弟,也背地里说:“内供会由于犯了暴戾罪而受惩罚的。”那个淘气的中童子尤其意他生气。有一天,内供听见狗在狂吠不止,就漫不经心地踱出屋门一望,中童子正抡起一根两尺来长的木条,在追赶一只瘦骨嶙嶙的长毛狮子狗。光是追着玩倒也罢了,他还边追边嚷着:“别打着鼻子,喂,可别打着鼻子!”内供从中童子手里一把夺过那根木条,痛打他的脸。原来那就是早先用来托鼻子的木条。
鼻子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。
一天晚上,大概是日暮之后骤然起了风,塔上风铃的嘈音传到枕边来。再加上天气一下子也冷下来了,年迈的内供睡也睡不着。他在被窝里翻腾,忽然觉得鼻子异乎寻常地痒,用手一摸,有些浮肿,那儿甚至似乎还发热呢。
内供以在佛前供花那种虔诚的姿势按着鼻子,嘟囔道:“也许是因为硬把它弄短,出了什么毛病吧。”
第二天,内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醒了。睁眼一看,寺院里的银杏和七叶树一夜之间掉光了叶子,庭园明亮得犹如铺满了黄金。恐怕是由于塔顶上降了霜的缘故吧,九轮在晨曦中闪闪发光。护屏已经打开了,禅智内供站在廊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就在这当儿,内供又恢复了某种几乎忘却了的感觉。
他赶紧伸手去摸鼻子。摸到的不是昨天晚上的短鼻子了,而是以前那只长鼻子,从上唇一直垂到颚下,足有五六寸长。内供知道自己的鼻子一夜之间又跟过去一样长了。同时他感到,正如鼻子缩短了的时候那样,不知怎地心情又爽朗起来。
内供在黎明的秋风中晃荡着长鼻子,心里前南自语道:“这样一来,准没有人再笑我了。”
有个财主,特别喜欢吃鱼,这年夏天,天不遂人愿,一连三月不下雨,小河里的水都干了。徐苟三的一个朋友,因捕不到鱼,被财主辞退了,财主盛怒之下,还扣发了徐苟三的朋友的半年工钱。这件事让徐苟三知道后,发誓要给讨回来。
财主为了吃鱼,不得不贴招工启事,另请捕鱼能手,一连十天都无人揭榜。第十一天,来了一个揭榜人,那人自称有祖传的捕鱼经验,财主大喜,对来者说:“那好,你今天先显显本事吧。”来者说:“行,我只要一个大浆盆就行了。”财主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此人正是徐苟三,他扛着浆盆走出村外捕鱼去,小河里水都干了,哪有里鱼捕?过了半天,徐苟三把事先准备的几斤鱼提了回来,财主惊喜道:“好手艺,把你这经验给我吧!”徐苟三说:“先给我五十两银子,保证教给你。”财主想,五十两银子值个什么?学得了这经验,以后不用鱼网就可捕鱼了。当下给了徐苟三五十两银子。徐苟三和财主抬了一个浆盆和一口缸,径直朝河那边走去了。
虽说是天旱,河里还有没头的水。徐苟三叫财主坐在水缸里,自己坐进浆盆里,一人拿着一个棒头。徐苟三说:“我敲一下你也跟着敲一下,过一会儿,鱼就会往缸里飞的。”于是一人一下地敲起来。
“怎么不见鱼呢?”财主心急了。
“不要急,大点劲!”当!当!
“还加点劲”当!!当!!当!!
“还加劲”当!!!当!!!
只听光当一声,水缸破了。财主掉进了水里,大声呼喊:“救命呀!”徐苟三便急忙去救。只见财主的头冒出水面又沉下去,沉下去又冒出水面。如此数十次,徐苟三才把财主拖上坡来,急忙给财主家报信去了。
财主的儿子闻讯赶来,看见老头子胀大肚皮躺在河滩上,气息奄奄,好生伤心,又好生恼火。他左右找不见报信的人,见上面有一张纸条,便拆开念到:
“半年血汗付水流?
祖传绝技另有谋。
讨回白银五十两,
笑看蠢猪卧滩头。”
财主听了,知道上了徐苟三的当,当即气得差点一命呜乎了。
几年前,壮壮娘凭借自创的武功打败土匪头子黑毛,保住了小镇的平安。几年后,土匪再次来犯。而此时,陪伴在壮壮身边的,却只有一个怕蟑螂的小胆媳妇……
1
铁匠壮壮的娘病重时,乡野纷扬传言,悍匪黑毛要杀回小镇来了。
在清末民初乱世之际,黑毛率众匪来古镇打劫,想小到被小壮壮的娘出手打趴在地。壮壮娘的武技无门无派,在搓衣板上搓衣而悟出了上乘武学,一根普通的槌衣棒在她手里能化成绕指柔,像吸铁石一样粘住刀枪,黑毛输得很惨,觉得这脸丢大了,几年来一直暗中准备,找机会要一雪耻辱。
壮壮娘临逝前对族长交待两件事,一是成立保安队,请武师,防劫匪来袭;二是为壮壮找了一房娘家的姑娘做媳妇,名叫小翠。
但是,直到办完壮壮娘的丧事,那位新媳妇也没见露脸。
那天下着雨。铁匠壮壮在铁铺里率领一伙青壮年抓紧时间打造刀枪。邻家的小孩跑来,说荒坡地的壮壮娘的坟边有一个奇怪的陌生人。
铁匠抄了大铁锤,带领大伙去看个究竟。是一个女于:头戴斗笠,脸蒙黑纱,腰间系着白布;手罩还抱着几摞白布匹。她回头望望铁匠,微微点了点头,没有露脸。
后来,她沿着石板路,一直走进铁匠铺,又直接上了阁楼。于是人们知道,是铁匠媳妇来了。铁匠的脸却耷拉着,心里不高兴,因为她来得太迟,没有为娘送葬。
晚上,媳妇在阁楼上睡,他就在打铁铺里垫了稻草自己睡。
爱偷听壁脚的人一直没见新媳妇下阁楼来,也没见铁匠上楼去。这情形过了好几天。有天晚上,她在阁楼上叫他,但是铁匠没吱声。后来情况突变,上面惊喊有蟑螂啊。铁匠这才咚咚地冲上去了,连说不怕不怕,让我提住它。又听媳妇娇声说,不嘛,干嘛啊……油灯倏然被吹灭了。
第二天,太阳升起三杆高了,才见铁匠慢悠悠走下阁楼,人家故意问:“好像昨晚发生了什么事?”“没事。”“真的没事?”“真的没事。铁匠嘴上说,脸却红了。
大伙正笑,新媳妇跟着下来。说他们:“怎么管我家的闲事呀?”
大家闻声看人,脖子就歪着扭不回来——我的妈哎,好个俊媳妇!
小翠任他们看,抱了几匹白布走到门前空地,往几根已经竖好的木桩扯起绳子,把布晾晒起来。路过的人瞧见,也一传十十传百,都来看,都说:好!
当然,也知道了她有最可笑的弱点——怕蟑螂。
2
小翠和几个邻家媳妇一块相邀去河边洗衣。不久,几个媳妇仓惶跑回求救,说有散匪突然从树林闪出来打劫!小翠不知是吓傻,还是腿软,只叫她们快跑,自己却站石板上眼睁睁看着土匪冲来。
铁匠抄起家伙就往河边冲。伙计们喊着保安队集合,有的拿菜刀,有的拿扁担,你呼我喊,乱糟糟地赶向河边。但是,没了新媳妇的身影。大伙分散去两旁的树林里找人,找遍整个林子,也没有发现她。
大伙跟着失魂落魄的铁匠返回铁匠铺,却见俊媳妇哼着山歌子,悠悠地在门前晾晒一行行白布哩!她这样告诉老公:“是些偷贼,听到有人喊就逃走了!”
尽管如此,帆河镇还是紧张起来。族长命令保安队在圩亭集合,分发刀枪棍棒,由铁匠统领,分几队在镇子周边巡逻。有情况就鸣锣。小翠找来,对族长说让铁匠管事不好。不好在什么地方?我老公不在家,家里有了蟑螂怎么办?真是鸡毛蒜皮,处事不知轻重缓急——新媳妇被族长训叱一番。
小翠力争说,婆婆曾经吩咐镇上要请武师的。
族长说壮壮会武功,最合适——你再不回自己的窝去,就叫人拿蟑螂放你衣领里惩罚!
她这次可听进耳了,马上尖叫起来,反把族长吓一大跳。铁匠急忙陪不是,答应在找到合适武师之前,临时担任队长。请了新武师,就回家陪媳妇。媳妇看着窗外沉沉的乌云说:“老公啊,只怕武师也帮不了你的忙呢!”
第二天,果然有一队土匪鸣着锣,从河对面沿堤过来,还打着一个告事牌:借粮。
黑毛向壮壮娘保证过,不来镇上搔扰。为装点门而,他先派几个手下来镇上,借口集粮。如果你不借,那就是你挑事;如果你借了,你就显出软弱;以后,他照样再来借,那当然是老虎借猪没的还。同时,他还可以试探一下镇上的武力虚实。
铁匠率保安队在镇边将来匪截住。带队的小头目横行惯了,这边的铁匠也脾气火爆,两根火柴头碰在一起,马上冒烟,动起武来。先是拳脚功夫,后来抄家伙拼杀。铁匠技高一筹,突然使巧劲,一脚把对手的砍刀踢向空中。小头目连滚带爬逃走了。
小胆媳妇(2)
3
击退土匪,族长为保安队在镇祠堂里摆宴庆功。
这时,大门前飘来一个穿戴长褂的中年汉。他阴沉地说:“伤我手下的人站出来。”“你是谁?”他一挽衣袖,露出满是黑毛的手臂。在场的人都看清楚了——不由神经一耸,坐着的站起来,站着的往后退,发出惊叹声:黑毛!
铁匠没动,他喝完碗里的酒,把碗摔碎,抄起铁锤走到门外的空地说:“是老了干的。”
黑毛脸上的肌肉狠扯一下,不再搭话,伸手就抓向他脑门。铁匠把大铁锤舞得呼呼生风迎战。黑毛出手很快,只几个回合,把手一叼就擒住了铁匠右腕,另一只手锁了他咽喉。
黑毛架着铁匠一直走,直到铁匠铺。三十来个土匪把铺子团团围住。壮壮娘虽然过世,但英名犹存,所以,黑毛把重兵放在这里。铁匠出门时,门前还空荡荡的,转眼,媳妇又把晒绳上晾满了湿润的白布。
镇上的保安队拿着刀枪跟着。族长无计可施,情急之际,上哪技武师来退敌?
黑毛押着铁匠走进铺内,到他娘的炙牌前,说:“婆娘,我本来想再跟你比一场武,遗憾遗憾。现在,我把你儿子拿下,又放了——以前对你承诺的,也该就此了结,”
阁楼上突然传出尖叫声。黑毛一愣,楼上有人他居然没有听出来,便神经挺紧了同:“谁?!”又是一声尖叫。铁匠问老婆,怎么了?楼上自管连着尖叫。铁匠赶紧上去救场。黑毛正疑惑,一个俊女从楼上云片一般飘下来。她不避生,看着门前门内荷枪握棒的人,闲悠悠地问:“你们这是……干吗?”黑毛眼睛饿鹰似的盯着人,他决定不仅要劫财,还要劫色了。
铁匠把两个蟑螂抓在手里,跑了下来。黑毛一看清内容就乐,逗她的趣,说:“小媳妇,你怕蟑螂?”小翠脆巴响地道出他的绰号:“是黑毛吧?!我除了蟑螂,什么都不怕。”铁匠听媳妇这么说,把抓在于里的蟑螂张口吃了。安慰道,老婆,不怕啊。
小翠说:“老公,你替我做了最难的,剩下这些杂务就放心交给为妻的来办啦!”
说罢,她轻轻盈盈地走出铁匠铺,站在门前空地上,向黑毛招手说:“出来吧!”
4
黑毛这才醒神,他在小镇又一次遇上了天敌。
小翠以静制动,双膝微屈,步子丁不丁八不八的稳扎于地。双掌一前一后悬在胸腹前。
这是妇人搓衣的姿式,黑毛心里清楚,她得到了壮壮娘的真传。
黑毛也是一个武学奇才。当年他的南派鹰爪功败给壮壮娘的搓衣柔技,就苦思破解招法。现存,还是鹰爪功对搓衣技。几十个回合下来,小翠没能占据上风。
她抄起了捧槌:“再让你尝尝我婆婆的槌衣棒!”
黑毛嘿然一笑,突然从腰闻抽出一把能弯成绕指柔的宝剑!
黑毛发动凌厉的攻势。他的剑本来有弹性,使的又是藏头敛尾的剑招,看去无章无法,可是招招都伏着毒辣绝杀,小翠一时连连后退。过了十来招后,她才悟出对方的剑路,也相刘地使出乱棒法,她把棒槌当枪使,锤锤戮戮,戮戮又锤锤。无招对无式,一时打成平手。
黑毛凭着手里的弹性宝剑,频频进攻,小翠瞧准他把剑削变刺的刹那,突然住右一闪,同时用棒槌戮向他左肩。黑毛被击中,哎呀叫着,踉跄后跌欲倒。当小翠进步举棒打来时。他突然顺势回身,把宝剑斜着往上一削,哗地一下,小翠手里的棒槌被削掉一半,
这是黑毛苦练多年的绝活,叫旋身剑法。比武局面顿时改变,小翠陷入险境。
黑毛认为胜局已定,得意洋洋地说:“小美人,如果你做我的押寨夫人,就饶你不死!”
铁匠听了,愤怒得脸上跳青筋,骂声放你妈的狗屁!冲上去要拚命,被黑毛一个侧踹腿,踢出一丈开外。小翠害怕老公再受伤害,把半截捧槌一抖,当飞镖甩向黑毛。黑毛用剑挡开,然后猛刺过来。她一跃上了晾着白布的绳,并且像一只轻盈的蜻蜓立稳了。
“哪里跑!”黑毛把晾衣木桩一根一根削断。当小翠从绳上被逼落时,黑毛腾身起来,从空中向她刺出凌厉一剑。就是这时,小翠突然以脚把地上的湿布踢向黑毛,裹住了他的来剑,双手也把湿布如箭打出,顿时水响浪翻,黑毛的腰和脚都被牢实裹住了,并且辘轳一般在空中旋转着,当湿布全部用完,黑毛被裹成一匹硕大的布,落地时,成了名符其实的“白毛”。
被擒的黑毛长叹一声:“我两次栽在女人手里、做梦也没有想到!”
众匪也被团团围住,只好跟着老大缴械。黑毛白废武功,留下一条活命走了。
战胜悍匪后,小翠去了婆婆新坟上跪拜烧香。
她哭道:“婆婆,你说黑毛有杀回小镇复仇的迹象,你要我练好武功,不练成不能出山。今天,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,小镇也安全了。只是,为了全心练武,我没能在您膝下尽过一天孝……”
包括铁匠在内,大家这才醒悟,原来壮壮娘为小镇安全,在暗中尽心地安排了一切。
1、李穆鞭主得脱险哲理小故事2、如何抓住命运哲理小故事3、马虎的来历哲理小故事4、选择人生哲理小故事5、豁达胸怀,洒脱人生哲理小故事6、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哲理 ..
1、绿色的小东西安徒生童话2、素琪①安徒生童话3、在鸭场里安徒生童话4、荞麦安徒生童话5、幸运可能就在一根棒上安徒生童话6、谎报夏安徒生童话7、老约翰妮讲的故事安徒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