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个、飞来峰
传说四川峨眉山上,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。它一会儿飞到东,一会儿飞西;飞到哪里,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,压死很多人。

那时,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,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,不守佛门的清规,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。有一天,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,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。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,就五更爬起身,奔进村庄,挨家挨户地告诉说:“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,大家赶快搬场呀,迟了就来不及啦!”
老头儿听了直摇头:“疯和尚,你又来寻开心了,山是顶重的东西,谁见过会飞的山呀!”
当家人听了叹口气:“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!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,压死也只好怨命啦!”
小伙子听了哼鼻子:“别编谎话吓人啦!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,我们不怕!”
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,指手划脚看热闹。
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,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。他说得嘴唇破、唾沫干,却没有人信他的话,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。
太阳越升越高,中午眼看就要到了,疯和尚急得团团转。这时,他忽地听到“的的打,的的打”吹唢呐的声音,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。一看,好呀,原来有一家结婚,人进人出,热闹极了。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,就推开众人,钻到堂前,不管三七廿一,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,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。
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,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,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,只吓得哇哇叫。疯和尚抢新娘子,这还了得!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,抡扁担的抡扁担,挥锄头的挥锄头,举钉耙的举钉耙,没命地追赶上来。一面追,一面喊:
“抓住疯和尚!”
“前面快快拦住呀,别放他跑了!”
这一下,把全要都哄动了。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,是朋友不是朋友,男的、女的、老的、少的,全村人都追了出来。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,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,讲风凉话:
“出家人抢新媳妇,真是件新鲜事,嘻嘻!”
疯和尚背着新娘子,一个劲住前奔。他跑得真快哩!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,还未追上他。等到太阳当头,疯和尚站住脚,不跑啦。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,自己往地上一座,摇着扇了扇风凉。人们赶到他跟前,刚要揪住打他,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,伸手不见五指,大风刮得呼呼地响。突然“轰隆”一声,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,大家爬起来一看,已经风停云散,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,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。人们这才明白过来:疯和尚抢新娘子,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。
村庄被压在山底下,大家都无家可归了。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,哇哇大哭起来。疯和尚说:“哭什么!你们不知道,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,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,还怕盖不起房子!”
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,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,疯和尚又讲话了:“别走别走,大伙听我说,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,也就会从这儿飞走;飞到别的地方,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。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,就能把山镇住,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,你们看好不好?”
大家听了,一齐说好,马上就动起手来,锤的锤,凿的凿,“丁丁当当”忙了一夜,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,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。只凿了罗汉的身躯,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。疯和尚说:“我有办法,让我来!”他不用锤了用凿,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。半天工夫,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。
从此,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,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!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,所以就叫做“飞来峰”
第2个、天下第一关
古长城山海关①东门箭楼上,挂着一块横额巨匾,上面写着:“天下第一关”五个大字,笔法苍劲有力,庄重而不呆滞,潇洒而不轻佻。其中的“一”
字长一丈三尺三寸;繁写的“关”字一竖长一丈四尺五寸;“一”字一笔不显单薄;“关”字多笔不显纷繁。“天下第一关”这块名匾,传说是明朝的一位书法家写的。
在明朝成化②年间,山海关附近有个叫萧显的举子,少年时代就擅长书法。由于他的字写得好,当地人还把他写的字刻在石碑匕呢!萧显的书法虽然很出名,但他家里很穷,所以仍然过着吃不饱、穿不暖的生活。
有一年,皇帝下了一道圣旨,要开科考试。消息传到萧显耳朵里,他也想到京城去赶考,可是穷得连一两银子也没有。去向别人借吧,穷人没有钱,富人又不肯借,萧显实在为难。俗话说:“穷帮穷,富帮富。”邻居中有位孤老太婆,没儿没女,大家都叫她“孤老”,听说萧显有难处,她就把家传的一块古砚拿出来,卖了十两银子,给萧显送去了。萧显非常感谢孤老,他说:“我萧显虽然很穷,但也不能轻易要您的银子。听说皇上要给山海关东门箭楼上挂块‘天下第一关’的横匾,我现在把字写好,等皇上下了圣旨,您老人家把字交给总镇大人献上去,一定有您的好处。”萧显说完,提笔一挥而就。孤老一看萧显写了“天下第关”四个大字,其中还缺个“一”字,就说:“五个字你只写了四个,这怎么行呢?”萧显听了,微微一笑,说:
“老人家请尽管放心,您把这四个大字交给总镇大人,如果他问您,就说那个‘一’字在晾晒时,被一阵风刮走了。‘一’字很好写,大人就痢耠人补写一个吧!这个‘一’字如果补写不上,他就得向皇上奏本,皇上定会下圣旨找人补写,到那时您再来找我好了。”说完,收拾行李,带上银两,上京赶考去了。

萧显走后不久,皇帝果真下了一道圣旨,贴出皇榜,招聘天下名士书写“第下第一关”的横匾。孤老听说,就带上“天下第关”四个大字,去见山海关总镇大人。总镇看见这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,非常高兴,但仔细一看,少一个字,就说:“皇上要的是‘天下第一关’五个字,你怎么只有四个呢?”
孤老回答说:“写匾的人当初是写了‘天下第一关’五个字,没想到在晾晒的时候,被风刮走了个‘一’字。大人,这‘一’字不难写,您就痢耠人补上吧!”总镇大人一想,可不是,写个“一”还不容易?于是挥挥手,对孤老说:“这里没你的事了,回去吧!”
孤老一想:不对呀,他还没给我赏银呢!于是就说:“大人,这赏银到哪里去领啊?”
“什么赏银!你把‘一’字弄丢了,这事若被皇上知道,怪罪下来,还有你的命吗!快快离开这里。”总镇大人想独吞这笔赏银,就把孤老撵走了。
总镇连夜策马进京,把“天下第关”四个字亲自献给皇帝。皇帝见了,大加赞赏。可就是缺个“一”字。皇帝问总镇:“‘一’字哪里去了?”总镇照着孤老的话回奏了一番。皇帝说:“那么,你就招人来写个‘一’字吧。”
总镇领了圣旨,招来了许许多多能书善写的名士,可是这些名士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写来写去,写出的“一”字,不是长了,就是短了,不是粗了,就是细了,怎么也配不上“天下第关”四个字。总镇正在着急时,有个谋士替他出主意说:“大人可给皇上奏本,只要皇上肯出重赏,‘一’字就不难写出来。”总镇听谋士说得有理,当天就向皇帝奏本。皇帝见了奏本之后,又下了一道圣旨:“谁能找到写‘天下第关’四个字的人,补上‘一’字,就赏赐他黄金百两,白银千两;有官的加两级,无官的赏给官做。”
总镇见皇帝出的重赏,乐得心都开了花。可是,到哪里去找那个写“天下第关”的人呢?那个谋士又给他出主意,连夜把孤老传到总镇衙门,限她半月之内把那个写字的人找来,把“一”字给补上:如果找不到那个写字的人,就要重重治罪。孤老听了总镇的一番话,知道皇上又下了圣旨,她想起萧显临行时的话,就一口答应了。孤老回家收拾起包裹,拄上拐杖,上京城找萧显去了。
孤老历尽千辛万苦,来到了京城。终于找到了萧显的府上。萧显听说孤老来了,忙叫仆人把老人家请进书房。孤老说明来意,萧显说:“好吧,您老人家先休息几天,我自有安排。”
孤老在萧府休息了三天,吃的是山珍海味,盖的是锦缎绸被。萧显每天陪着孤老闲聊,就是不见他提起写“一”字的事。这天孤老问萧显说:“萧相公,什么时候才给我写‘一’字啊?”萧显说:“您老人家帮我磨墨吧。”
说着,用手指了指放在书房墙角落里的一只小缸说:“您把磨好的墨汁倒进去,什么时候装满,我什么时候写。”
从那天起,孤老天天坐在书房里磨墨,磨呀磨,一直磨了七天七夜,墨汁才装满一缸。这天清早,萧显叫仆人抬来一张两丈多长的条案,上面铺上半尺厚、一丈五尺长的宣州玉版宣纸。一切准备停当,萧显这才对孤老说:
“现在还不能写,得吃过午饭才能写。不过,还得请您老人家帮忙。”孤老说:“只要我能办到的,萧相公只管说。”萧显说:“这顿午饭还得请您老人家像当年写‘天下第关’四个字的时候一样,给我做一顿白豆干饭,萝卜粉条汤,让我吃饱了才能写好这个‘一’字。”孤老答应了。这天中午,她真的给萧显做了一顿白豆干饭和萝卜粉条汤。萧显饱餐了一顿,这才准备写“一”字。
萧显写字的方法很特别,一不用笔,二不用手,只见他把头发解开,用绳把头发齐根扎好,像一把“绳刷子”立在头上。这时,只见他猛地把头一低,把头上的“绳刷子”伸到墨汁缸里,用力一搅,蘸饱浓墨,又猛地一抬头,把头发一甩,叭的一声,浓墨不偏不倚,正甩在铺好的宣纸上,接着一挫、一拖、一顿,一个“一”字就写出来了。真是笔法如神,笔锋有力。这时,再看萧显,只见他浑身汗湿,筋疲力尽。他休息了一会,才把写好“一”字的玉版宣纸卷好,双手捧着交给孤老。萧显说:“这个‘一’字够您老人家吃穿后半辈子了。”孤老叹口气说:“唉,有山海关总镇大人在,我能得到多少赏银呢!”萧显听孤老讲的也是,就说:“这佯吧,明日我领您老人家面见皇上,把‘一’字献上去。”萧显附着孤老的耳朵又如此这般他说了一番。第二天,萧显领着孤老面见皇帝。孤老把那个“一”字呈献上去,皇帝看了非常高兴,立即命令能工巧匠把字刻在匾上。皇帝赏给孤老百两黄金,千两白银,还问她能做什么样的官。孤老说:“我一个孤老婆子,哪里会做官,这字是兵科给事中萧显写的,他是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,皇上该给他升官晋级。”皇帝听了孤老的话,立即封萧显做福建按察佥事。孤老见皇帝封了萧显,又跪下磕了个头说:“皇上开恩,这赏银我老婆子不敢要。”皇帝问:“这是为什么?”孤老说:“头一回我献‘天下第关’四个字,不仅赏银领不到,总镇大人还把我赶出衙门。这回我带着这么多的赏银回山海关,总镇大人岂不要杀我的头哇!”皇帝大吃一惊:“竟有这等事?”萧显急忙跪下说:“山海关总镇瞒上欺下,理应治罪。”皇帝真的下旨撤了山海关总镇的职,孤老这才带了赏银回山海关去了。
从那以后,“天下第一关”的横额巨匾,便高高地悬挂在山海关东门箭楼上了。
①山海关,在河北省秦皇岛市,长城起点,北依角山,南临渤海,联接华北与东北地区,形势险要,自古为交通要冲,有“天下第一关”之称,现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
②成化: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年号(1465一1487)。
第3个、中国古代美女诱人十态
中国历史上,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,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态,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。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,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。
一、乌发蝉鬓
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,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,要薄如蝉翼。乌发一词早在《左传》中便已出现,至於蝉鬓一词,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,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。
二、云髻雾鬟
这里所指的鬟,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,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,所谓云髻雾鬟,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。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,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,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,便经常束起发髻。
三、娥眉青黛
娥眉是女性的眉毛,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,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,这种眉毛化妆,早在[西周]时已十分流行,在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中,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。
四、明眸流盼
眼睛是灵魂之窗,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,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,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,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。
五、朱唇皓齿
顾名思义,朱唇便是红唇,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,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,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,两者缺一不可。
六、玉指素臂
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,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;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,手臂不但要白,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,这便是玉指素臂。
七、细腰雪肤
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,是身材丰满的美女,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,细腰便是腰肢幼细;雪肤则是肌肤雪白,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。
八、莲步小袜
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,更指缠过的小脚。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;小脚步伐如莲,再穿上小袜,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。
九、红妆粉饰
红妆指女子盛妆,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,其后才传入中土;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,这种化妆品在[商末][周初],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。
十、肢体透香
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,亦被视为美女,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,而是天然的体香;除了[清代]著名的香妃外,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。
标准难定
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,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,以上所述的标准,大都已不适用,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,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,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。

第4个、着了魔的公主
从前有一个骑兵,给国王当了二十五年卫士,老老实实,忠心耿耿。他表现好,国王命令他光荣退休,把他骑的马送给他,还有他用过的全套鞍具。
士兵和战友告别,回老家去,他走了一天又一天,走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,钱用完了,自己没有东西吃,马没有料吃,离家还远得很。他饿得不得了,眼看事情不妙,向左右两边张望,看见了一个大城堡。他心里想:我何不到那里去,找个临时工干也好,能赚钱就行。
他向城堡走去,进了院子,把马关在马厩里,放了一些料给马吃。他自己走进屋,见桌上摆着酒和菜,真是求之不得!他猛吃猛喝,酒醉饭饱。他心里想:现在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!
一只母熊突然跑进来,对他说:
“别害怕,小伙子。你要交好运了,我不是吃人的母熊,是一位美丽的姑娘,着了魔的公主。如果你能留下来睡三天三夜,就能赶走我身上的魔鬼。
我会变成从前的公主,嫁给你做老婆。”
士兵答应了。母熊跑了出去,剩下他一个人。他感到很烦,越往远看越烦,要不是喝了几杯酒,一夜也支持不了。
第三天夜里,他实在无法忍受,决心离开城堡。他到处找门,找来找去,没有找到。没有办法,只好硬着头皮呆下来。
第三天早晨,一位漂亮的公主来找他,感谢他的帮助,要和他成亲。他们举行了婚礼,生活幸福,无忧无愁。
过了一些日子,士兵思念家乡,想回去看看,公主劝他不要回去。
“不要回去了,亲爱的,你现在什么都不缺。”
妻子没有劝住,送丈夫启程,给他一袋树种,对他说:
“把这些树种撒到你经过的路旁,种籽会马上长成树,结出名贵的果,鸟在树上唱歌,花猫给你讲故事。”
他骑上自己劳苦功高的战马,回家乡去。一路上,他把树种撒到道路两旁,士里马上长出了树,一个劲地往上长。
他走到第三天,遇上一队骆驼,商人坐在草地上玩牌。旁边挂着一口锅,锅下边没有火,可是锅里的水开了,往外冒。
士兵心里想,真是奇了,见不到火,锅里的开水往外冒,待我走近点看看。他掉转马头,向商人骑去。

“你们好,尊敬朋友!”
他没有料到,这是些魔鬼,不是什么做生意的人。
“你们的玩意儿不错,没有火能烧开水,我的比你们的更好!”
他从袋子里拿出一粒树籽,撒到地上,马上长出一棵百年古树,树上结满名贵的果,鸟在树上唱歌,花猫在讲故事。
魔鬼见到这个东西,认出了他。
他们悄悄商量:“这就是救出公主的那个人,我们用药酒把他灌醉,叫他在这里睡半年。”
魔鬼请士兵喝酒,用药酒灌醉了他。他倒在草地上,死死地睡过去了,雷打不醒。商人,骆驼,锅子,通通不见了,无影无踪。
公主到花园散步,发现树梢变黄了。她心里想:坏了,丈夫遇到了危险。
三个月过去了,他应该回来了,可是不见他的人影。
公主动身去找丈夫。她沿着丈夫走过的路走,路旁长着树,鸟在树上唱歌,花猫在讲故事。
她走到一个地方,见不到一棵树,一条大路弯弯曲曲,在光秃秃的平地上拐来拐去。她心里想:王子在哪儿,是不是钻到地下去了?仔细一看,旁边有一棵怪树,她亲爱的丈夫躺在树下。
妻子走到丈夫身边,推了推他,想把他叫醒,没有叫醒,她拧丈夫,用大头针扎丈夫,丈夫不知道痛,像死人一样,一动也不动。公主生气了,骂起来:
“你这个可恶的瞌睡虫,让风把你刮走,刮到十万八千里以外去!”
她刚说完,突然风声呼呼,把她的丈夫刮走了,转眼就不见了。
公主后悔说了不吉利的话,放声痛哭,回到家里,一个人孤孤单单过日子。
可怜的士兵被风刮得很远很远,落在两个大海之间的一小块土地上,随便向哪边一滚,就会掉进海里,没有救。
他大睡了半年,手指都没有动弹一下。他一睁开眼睛,就站了起来,往周围看了一眼,两边波浪滔滔,看不到岸。他想了想,自言自语地说:“奇怪呵,我怎么到了这里,是谁把我送来的?”
他向一个岛上走去。岛上有座山,又高又陡,山峰伸到云里,山腰有块大石头。
他走到山脚下,看见三个魔鬼在打架,满身是血,衣服也撕破了。
“住手!为什么打架。”
“父亲去世三天了,留下三件宝:飞毯、千里靴、隐身帽,不好分。”
“你们这些可恶的东西,为这么点小事就打架。我来给你们分,保证个个满意,谁都不会意见。”
“行,请你帮个忙。”
“可以!你们跑到树林里采树脂,要采几千斤,每次采够一百斤就送到这儿来。”
三个魔鬼去采树脂,采到了好几千斤。交给士兵。
“现在你们到地狱去扛一口最大的锅来。”
魔鬼扛来了一口很大很大的锅,把树脂倒进锅里。
士兵点起火烧。树脂开始溶化的时候,他命令鬼把锅抬上山,从山上往山下倒。三个魔鬼很快就做完了。
士兵说:“现在,你们去推那块石头,把它推下山去,然后去追石头,谁最先追上、谁最先挑,三件宝随便挑一件。谁第二个追上石头,两件宝随便挑一件。最后一个追上石头的,就拿剩下的一件。”
魔鬼猛推一下石头,石头滚下山去,滚得很快。三个魔鬼跑去追,一个追上了,伸手抓石头,石头往回滚了一下,把这个魔鬼压在下面,滚进树脂里,另外两个魔鬼也追上了石头,结果都是一样,被树脂紧紧粘住了。
士兵夹起千里靴和隐身帽,坐到飞毯上,向自己的国家飞去。
他飞了一阵,飞到一座小屋前,屋里坐着一个缺牙的老妖婆,年纪很大了。他走进屋问妖婆:
“老奶奶,请你告诉我,怎样才能找到我妻子,她是一位美丽的公主。”
“不知道,亲爱的。我不认识她。你去找我的二姐,要越过几个大海,走很远的路,才能找到她。她比我知道的事情多,也许能指点你。”
他坐上飞毯继续飞,飞了很久,又饿又渴。他戴上隐身帽,在一个城市里落下来,走进一间商店,抓了一些想要的东西,坐上飞毯继续飞。
他飞到一座小屋面前,走了进去。屋里坐着一个缺牙的妖婆,年纪很大。
“你好,奶奶。请你告诉我,哪里能找到我的妻子,她是一位美丽的公主。”
“不知道,亲爱的。我有一个姐姐,要越过几个大海,走很远的路,才能找到她。她可能知道。”
他坐上飞毯,去找妖婆的大姐。
他飞了很久,飞过几个大海,飞了很远的路,飞到了天边。这里有一座小屋。再也不能往前去了,前边一片漆黑,什么也看不见。他心里想:如果这里也问不出个名堂,就没有办法了。
他走进屋子。屋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的妖婆,老掉了牙。
“你好,老奶奶。请你告诉我,哪里能找到我的妻子,她是一位公主。”
“你等一会,我把风找来问。它刮遍全世界,应该知道你妻子在什么地方。”
她走到台阶上大叫一声,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,突然刮起了大风,从四面八方吹来,吹得小屋摇摇晃晃。
“刮小点,刮小点!”妖婆说。
“我的大风,你们走遍全世界,看见一位美丽的公主没有?”
“没有,从来没有见过。”各路大风异口同声说。
“你们到齐了吗?”
“只差南风没有到。”
南风迟到了。妖婆问它:
“你到哪里去了,这时候才来,等了你很久。”
“对不起,老奶奶。我到一个刚成立的王国走了一趟。那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,她的丈夫下落不明,很多国家的国王和王子向她求婚。”
“离这里有多远?”
“走路要走三十年,飞要十年,我三个小时就可以到。”
士兵流着眼泪求南风把他送去。
“我可以送你去,但是要答应我在你的国家溜达三天三夜。”
“三个星期都无所谓!”
“行,我休息两三天,养足精神,我们就走。”
南风休息好了,养足了精神,对士兵说:
“喂,老弟,收拾一下,可以动身了。你别害怕,我不会摔着你。”
突然风声呼呼,刮起一股大风,把士兵卷到空中,越过高山,跨过海洋,穿过云雾,不多不少,过了三个小时就到了他妻子所在的地方。
南风对他说:
“再见,小伙子。我可怜你,不在这里溜达了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我一溜达起来,城里的房屋,花园里的树木,都会翻个底朝天,什么也不会剩下。”
“谢谢你,祝你一路平安。”士兵说完,戴上隐身帽,向宫殿里走去。
士兵失踪之后,花园里的树叶干枯了。他一回来,树叶又变绿了。
他走进大厅,来求婚的国王和王子正在开怀畅饮。只要有人斟酒,端起杯子,士兵就举起拳头打掉。客人感到奇怪,公主立即明白过来。她心里想,是丈夫回来了。
她往窗外看了一眼,花园里的树变绿了。她给客人出了个谜语:
“我有一个小匣子,一把金钥匙,我把钥匙弄丢了,以为找不回来了,可是钥匙自己出现了。谁能猜中这个谜语,我就嫁给谁。”
国王和王子想了很久,动了很多脑筋,都猜不出来。公主说:
“亲爱的,你出来吧。”
士兵摘下隐身帽,拉着妻子的手吻她。
“这就是谜底!”公主对客人说,“匣子是我,金钥匙是我的丈夫。
求婚的人只好掉转车头回家。公主和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。
第5个、吕洞宾戏牡丹仙子
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,相传为唐代京兆人(今陕西西安)。两举进士不第,浪游江湖,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,点度成仙。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,后云游各地。关于他的传说中很多,其中有戏牡丹仙子之说。

相传,吕洞宾云游天下,来到山色奇秀,九峰回环,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,发现大地抖动,房屋倒塌,九峰欲崩。他定睛一看,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。
吕洞宾气恼之下,迅速召集各路山神,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。众山神纷纷说:“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,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,我们敌它不过,望大仙禀告玉帝,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,拯救百姓,保护山林。”
吕洞宾嘿嘿一笑说:“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,不必惊动天兵天将,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。”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。
众山神走后,吕洞宾暗想:“此怪妖术厉害,我怎能降服了它?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,如若不把此妖镇住,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!这”
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,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:“要想降服穿山甲,非用定山神针不可。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,若能借得,便可马到成功。”吕洞宾说:“那怎么能行啊,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,恐怕谁也借不出来。”太白金星道:“此事并不难。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——牡丹仙子,她早有思凡之意,你若能打动她的心,此事定能办妥。”
次日,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,请各路大仙赴宴。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,同赴蟠桃会。
蟠桃会上,琴声悠扬,舞姿翩翩。各路大仙畅怀痛饮。酒过三巡,菜上五道,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。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,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。吕洞宾心知此意,于是趁接酒杯之机,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,牡丹仙子心一动,不觉脸上一红,低着头退了下去。
过了一会,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。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。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,吕洞宾就在取蟠 桃时,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,牡丹仙子手腕一软,羞得面如桃花。她低着头,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。吕洞宾紧跟而去。
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,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。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,轻声说:“牡丹仙子,你在赏花吗?”
牡丹仙子回头一看,见是吕洞宾,急忙拂袖掩面说:“你,你可知晓仙规?”
吕洞宾嘿嘿一笑,说:“我不但知晓仙规,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。”
牡丹仙子摇了摇头。吕洞宾上前几步说:“你很羡慕人间,是吗?”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。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:“人间真美好啊,到处山青水秀,鸟语花香。我在人间云游各地,见过不少名山大川,风光园林,象苏杭美景,泰山奇峰,蓬箂仙境,曹州牡丹……真是美不胜收,要胜过天堂十倍”
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,轻轻说:“真的吗?”吕洞宾用手一指,说:“牡丹仙子,你往那里看,有一对年轻夫妇,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。你再往那边看,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。”吕洞宾回头一看,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,于是说:“牡丹仙子,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,真是最大的憾事了。”
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:“要想下凡,谈何容易。仙规如此森严,怎么会如愿以偿呢?”
吕洞宾微微一笑:“牡丹仙子,你果有此意,我愿助一臂之力。”
牡丹仙子脸一红,羞答答地说:“是真的吗?”
吕洞宾说:“真的。不过,我也要请你帮个忙。”
牡丹仙子说:“我能帮你做什么呢?”
“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,借我一用。”
“哎呀,那哪行呀?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 之物,谁也借不得。”牡丹仙子为难地说。
吕洞宾上前几步说:“请你往这儿看!”牡丹仙子透过云层,只见桐柏山一带,到处是房倒屋塌,男哭女嚎,一片凄景象。
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:“哎呀,百姓真是太可怜了。”
吕洞宾说:“这桐柏山一带,过去山河秀丽,林茂粮丰。只因这穿山甲作怪,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!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,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。”
牡丹仙子焦急地说:“我愿帮忙,可是——”
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,不胜欢喜。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,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。
次日清晨,王母娘娘沐浴完毕,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,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。藏在袖内,出来交给了吕洞宾。
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,来到桐柏山,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。
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,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,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。
王母娘娘得知,又喜又惊又气,虽说为民除害,应该奖,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,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,天规难容 !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,便说:“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,免牡丹一死,但要赶出西天,降为凡俗!”
就这样,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,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。
后来,人们为了惦念吕洞宾,也把吕洞宾戏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,直到今天。
第6个、神荼郁垒的故事

传说商末周初,度朔山上生有奇桃,肉甜味美,食之可延年益寿。桃下住着兄弟二人,哥哥叫神荼,弟弟叫郁垒,他们为人正直,力大无比,凶猛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,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,心狠手毒,喝人血,吃人心,残害百姓。
一天,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,被神荼、郁垒轰走,野大王气得七窍生烟,一个黑夜,野大王带领他的信徒装扮成恶鬼前去报复,被神荼、郁垒用桃条捆起来扔给了老虎,桃木辟邪说法由此而来,同时它也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。
第7个、愣二哥的故事

1111世上无鬼,鬼是人们的杜撰物。根据杜撰者的需要鬼有善恶之分,等级之别。在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鬼的
故事。说鬼可不是宣扬迷信,是
故事的需要,是借鬼喻人,劝人为善,借鬼咒人,以泄怨气。因此,鬼故事在民间能流传几千年。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发生在人鬼之间的一段传说,是小时候外婆说过的许多故事之一。
(一)上门的媳妇
1111相传,古时候淮河出口前的那个拐弯处,有个方圆近3里大小的地方,叫泊岗。泊岗有个年近三十的汉子称"愣二哥",愣二哥是个勤劳憨厚、老实巴交的汉子,平时话不多,不管见到谁,都是憨憨一笑,因在家排行老二,所以人们叫他愣二哥。几年前父母哥哥都在一场瘟疫中先后死了,孤身一人靠种两亩薄地度日子。一天中午,愣二哥端起碗正要吃饭,门口来了一老一少两个讨饭花子。老的看上去六十多了,小的只有十六、七岁,是一对母女。愣二哥是孤身,早上起来烧一锅饭,在中间盛两碗吃,中午在锅中加点水,再盛两碗吃,晚上舀两瓢水往锅里一到就成了水泡饭。饭吃完了也省得洗锅了,一年到头都是这样。现在门口来了一老一少母女俩,饭是多了,只有铲锅巴。谁知愣二哥锅巴还没铲起来,门口喊:"娘呀!你怎么啦?"愣二哥一看,那老太太躺在门口了。愣二哥搁下碗慌忙跑过来,把老太太扶到他的床上。原来老太太病了,那小的急的直哭。愣二哥半辈子过来了,就怕看到女孩子哭。他急出了满头大汗,在屋里团团转,想不出什么好法子。那小的见愣二哥傻头傻脑急得直转,央求道:"大哥,我娘病了,你能帮我请个郎中来吗?"愣二哥"呱啦"一拍脑瓜子,奔跑了出去。不一会请来了郎中,郎中为老太太搭了脉,翻翻眼皮,褡裢往肩上一甩,临出门撂下一句话:"准备后事吧。"
1111天上掉下块膏药巴在愣二哥头上了。他听那女孩说:他们娘俩是窑河北岸孙庄的,她叫小兰,就娘俩。愣二哥就是厚道,见小女孩无依无靠,就全包了安葬老太太的活儿。愣二哥卖了猪圈里的两头半大的猪,放了门前两棵槐树,请木匠打了口薄棺材,请了几个朋友,吹吹打打将老太太送下了地。
1111这小兰世上惟一的亲人又死了,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呢?小兰伤心地又哭了起来。愣二哥又急得满屋子转,隔了半天才"咕噜"道:"别哭了,要愿意你以后就做我妹吧,我会疼你的。"这小兰虽说十六、七岁,可过去的女孩子十六、七可是出嫁的年龄。她听愣二哥这么说,想想这几天愣二哥的为人,确实是穷人家女孩子所能依靠的男人,想说"跟了他",又不好意思开口。现在愣二哥说要把她当妹妹,她一百个不答应。说不定过几年他真把她给嫁出去了呢。小兰看愣二哥憨头憨脑的也没什么好主意。于是,孙小兰把自己想法告诉了愣二哥,要愣二哥在村里找两个好心的大爷大娘做个现成的媒,过了"五七"祭日,就把两铺合一铺。这愣二哥抬手"呱哒"拍了下脑瓜子"嘿!我咋这么笨呢?"
1111很快三十五天过去了。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愣二哥和孙小兰喝了交杯酒,成了两口子。村里和愣二哥一块长大的汉子们都羡慕地说:"真是憨有憨福,还就有送上门的媳妇。"
1111这孙小兰是穷人家的孩子,舍得身子,整天忙里忙外,家里活样样操得周到,地里活样样拿得起。两年下来,猪圈里听到"哼"了,鸡圈里听到"叫"了,粮囤上有老鼠窜了,屋里屋外干干净净、亮亮堂堂。第三年春上家里又添了个胖小子,真是锦上添花,小日子越过越滋润。
(二)小鬼洼寻妻
1111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之祸。就在儿子长到三岁那年,孙小兰忽然得了急病,医治无效,撒手撇下愣二哥父子俩寻母去了。愣二哥嚎啕大哭,哭的是狠心的小兰撇下这一老一小。孙老太太的坟边又多了个新坟。一连几天愣二哥都抱着孩子在新坟前傻傻坐着不回家,村邻们怎么劝都劝不回去。村里有个刘老头,人称"药罐子",四十多时就病病歪歪,十多年来死了几次后都活回来了。他告诉愣二哥说:有一次他死了,迷迷糊糊跟着两个小鬼到小鬼洼,那里都是新鬼,在那里集中干苦力,到五七三十五天时,才喝迷魂汤,过奈何桥。在这之前你要是去了还能遇到,她为什么死,你一去就知道了。愣二哥一听能见到爱妻,忙拽住"药罐子"问:新鬼集中的小鬼洼在哪里?"药罐子"说很远,在南二百里左右的老山窝里有个鲶鱼洼,在鲶鱼洼东南有一个三山一水围成持方,就是小鬼洼。那里荒芜人烟,得带上三天的干粮。
1111第二天愣二哥将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,背了一包玉米饼子,往南去了。跋山涉水,饿了啃两下玉米饼,渴了,路沟里有水就喝上几口,一直走到下半夜,远远看见前面灯火盏盏,愣二哥怀疑走错了方向,无奈中他叹着气,迎着灯火走上去,准备找人问个路。当愣二哥走近一看,一个个披着散发,怪头怪脑,要在平时愣二哥魂都会吓飞,可现在他一点都不怕。愣二哥一路问着:"谁见过我老婆孙小兰?谁知道孙小兰在哪"东泛白了,万盏灯灭了,一个鬼影也见不到了,四处是山,山上草木茂盛。愣二哥知道找对了地方,因为鬼怕阳光,只有到晚上鬼才出来活动。愣二哥也觉得有点累了。他选了一块平平大石头躺下睡着了。
1111一觉醒来,日已落西山,愣二哥草草吃了块玉米饼子垫垫肚子,只等天黑。天黑后,愣二哥又四处打听他的小兰。但仍然得不到回音。一直到第三夜,妻子孙小兰不忍心再躲了,无声无息来到楞二哥旁拽住愣二哥。愣二哥一见是爱妻,上前就抱,可小兰如烟、如气、如影,一连抱了几次毫无感觉。孙小兰痛心地说:"愣二哥,别傻了,我现在已是鬼,已是魂影,你虽能看见,但碰不到我。"愣二哥泪流满面道:"小兰,你撇下我父子俩,你叫我带儿子怎么过呢?跟我回去吧,我和孩子都离不你。"小兰也泪汪汪地说:"愣二哥,我也舍不得你,更舍不得孩子。可是我们夫妻缘分就这么几年,我也没办法。"愣二哥哀求道:"好小兰,跟我回去吧!你为什么要撇下我们父子俩?为什么我们夫妻缘分这么短?"小兰无奈地叹气道:"这些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,再说我也不能告诉你。"愣二哥擦着泪说:"为什么?"小兰说:"我们这里是鬼城,叫丰都,我现在临时在新鬼入册处崇将军那当女仆,他见手脚勤快,干事利落,待我还不错,要不我带你回去,求他告诉你一些你想知道的事儿。"
1111孙小兰领着愣二哥来到一个大院,还没进门,就听屋里有一个洪亮的男的声音问:"怎么有生人来?外边是谁?"孙小兰慌忙跑进去跪下道:"主人,是我哥哥来看我。"崇将军今天心情好,和气地说:"噢!既是你哥哥来了,怎不请他进来?"孙小兰将愣二哥带进屋,崇半军看是位老实巴交的乡下人,客气地叫小兰搬把椅子请愣二哥坐下。这愣二哥就是愣,心里有事,着急憋不住,看看崇将军相貌堂堂不像是恶鬼,就直率地说:"将军我想问,我老婆孙小兰为何撇下我们父子俩跑到这里来?"崇将军见愣二哥那么直率,也就不再绕弯子,直截了当地说:"孙老太太和孙小兰在你们阳间是一对母女,在阴间可是如同路人,因为她们前辈子跟你家都有牵连,你家祖父欠过孙老太太父亲一斗高梁,孙老太太死在你家,你她安葬,那是你替祖父还债。这孙小兰是因为她家前辈跟你家有过婚姻誓约,后因很多原因未能如愿,阎王爷特安排孙小兰和你做了六年夫妻。"愣二哥看起来愣,可却是一个明白人。他也常听人说"生死由命"大概就是么回事。只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妻子,为什么只能和我有六年的缘分呢?这阎王也真会捉弄人,不想这最后一声咕噜出声了,崇将军有点不悦,生气地说:"你不能埋怨,人的生生死死悲观离合都有一定原因的,一时半会也说不完,正是你儿三岁丧母,他才知道什么叫自幼丧母之苦,也有他日后奋发之为,官拜上将军之时。好了,不能跟你说得太多,你回去后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成人,今天所说这些不能和人说,否则有祸降临。"
1111愣二哥又回到了泊岗。村里人都围着他问长问短,因他时时记着鬼城崇将军提醒他不能说;否则有祸降临的警示,始终不说。但他又憨厚老实说不好谎,别人问他只好摇头,半句话也不说,村邻们以为愣二哥真成了傻子了,更加同情他们父子俩。愣二哥的儿子十分聪明,到了读书年龄,全村捐资供他读书。后来听说学成后投了刘邦,跟随刘邦东征西讨,屡立战功。后刘邦称帝,建都洛阳再迁西安,愣二哥的儿子官拜上将军。
上一篇《安徒生童话推荐10个》故事精选
1、绿色的小东西安徒生童话2、素琪①安徒生童话3、在鸭场里安徒生童话4、荞麦安徒生童话5、幸运可能就在一根棒上安徒生童话6、谎报夏安徒生童话7、老约翰妮讲的故事安徒 ..
下一篇《校园故事6个真实》故事精选
1、多年的学长都要变海龟校园故事2、薇薇历险记校园故事3、我不是你的那颗星校园故事4、努力发光校园故事5、棒棒糖有多棒校园故事6、一张公交IC卡校园故事 点击显示更多(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