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、点灯
点灯 1.失贞洁
清朝末年,英国女记者爱妮来到中国采访。《大江报》编辑陈镜带她来到川鄂交界的深山小城。小城虽小,却是咽喉,由一个千总带兵驻守。
两人在集市漫步的时候,一个背着背篓的姑娘唱着山歌经过。美妙的歌声拨动了爱妮的心弦,她激动地拉住姑娘的手,问她叫什么名字。姑娘羞怯地说,她叫邓兰花,家就住在附迈的罗家小镇。爱妮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说:“我一定来拜访你。”
几天后,爱妮和陈镜来到罗家小镇。小镇上人户稀疏,忽然,几个身背土枪的壮汉急促地跑过,接着有人大喊:“抓到了,抓到了!”
爱妮和陈镜循声望去,只见那几个背土枪的汉子押着一个女子走了过来。女子被麻绳反绑着手,披头散发,脸色苍白。爱妮和陈镜惊呆了,这个被抓的女子竟是邓兰花!陈镜赶紧拦住一个过路人,问是怎么回事。过路人自称罗秀才,给他们讲起了事情的经过。
原来,邓兰花十四岁时,嫁给了罗家的一个病鬼。两年后丈夫就死了,兰花循规,守了十六年寡,罗家很高兴,商定只要兰花清白守寡终身,就为她申请立个贞洁牌坊。那时候,哪个家族获准立了牌坊,可是无上的荣光。谁知最近却曝出惊天丑闻,兰花竟然出轨,和一个男人好上了。两人约定好今天一起私奔,谁知却走漏了风声,罗家设下关卡,将兰花抓了个正着!
罗氏家族的牌坊梦破灭了,家族内像炸了蜂窝一般。族长决定,抓住兰花后,将她带到罗家祠堂,召开家族会议,商议如何处置。
罗秀才讲完了,行了个礼就往祠堂方向走。爱妮和陈镜没有迟疑,尾随在罗秀才身后。
2.救兰花
到了罗氏祠堂,现场已黑压压地聚满了人:邓兰花被押站在台阶上,脸上满是被打的伤痕,背后,几个恶汉正提着湿淋淋的牛皮鞭子。
族长老泪纵横地说:“县衙门听说此事后,举衙震惊,县太爷气得号啕大哭,千总大人更是震怒,发话要极刑严惩!这种逆妇,族法已经不足以处置,你们说怎么办?”
一阵长时间的沉寂后,有个人吼叫起来:“点她的灯!”
爱妮怔怔地听着,她不懂“点灯”是什么意思,陈镜告诉她,“点灯”就是“点天灯”,本来是一种礼仪,这里则是一种挖脑点灯极其残忍的酷刑。爱妮惊骇得失控了,她不顾一切地站到众人面前,几乎是吼叫着说:“太残忍了!你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做?你们是乡亲,应该救她啊!难道你们没有姐妹吗?”
陈镜也忍不住说:“县太爷真无耻,他不光有妻有妾,还天天泡在烟花楼鬼混!还有那个千总,八个姨太不足,又还娶了九姨太,他们能寻欢作乐,却不准兰花成家,你们说,凭什么?”
但台下的人个个都像泥塑的木雕似的,一声不吭。爱妮急了,抓住罗秀才说:“你不是读书人吗,你为什么不开口?”好半天,罗秀才讷讷地说:“祖上定下的规矩……”
爱妮愤愤地说:“这是野蛮愚昧的规矩!你们分不清是非吗?你们为什么不说话,你们为什么这样麻木啊!”
族长怒吼道:“不要理他们!我们商量了,先让这个荡妇游街三天。三天后,由族人来定如何处死她!”
爱妮对陈镜说,她横了一条心,一定要救兰花。但他们人地生疏,怎么救呢?陈镜忽然想到一个人,就是和邓兰花约定私奔的男人。这个人叫罗俊才,族内已对他从宽了事,爱妮和陈镜找到他,一说救兰花,罗俊才先是满脸惊慌,后来又满口答应,还说出了救兰花的办法。
罗俊才说,兰花关在祠堂里,今天夜里,爱妮和陈镜先藏在祠堂附匠,他瞅准时’机把兰花放出来,然后丢石头作为信号,爱妮和陈镜就吧兰花接走。
深夜,爱妮和陈镜摸到祠堂边,在树丛中藏起来。下弦月隐没后,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寂静中,爱妮和陈镜听到几声“咚”的石头落地的声响,两人连忙向祠堂门口跑过去。谁知暗中忽然有人大喊“抓贼!”跟着七八支火把燃起来,一群手举火把的打手向两人抄过来,火把的亮光清楚地映照着罗俊才狡诈的脸。
陈镜咬牙说:“上当了!”原来,这正是罗俊才设的圈套。他们不知道,兰花私奔被抓,也是罗俊才自己告的密。
打手们拿着木棍向他们扑过来,一起嚷道:“把贼往死里打!”忽然间一阵“扑噜”声响,不知从哪里落下一些土块树皮,飞落在火把火头上。火星溅在那些打手的脸上,痛得他们哇哇乱叫。陈镜趁乱拉住爱妮,沿着来路摸索着跑了回去。
天渐亮了,爱妮神情凝重地对陈镜说:“有人曾对我说,中国底层百姓在苦难面前是麻木,在是非面前是沉默,以前我不信,现在我信了!”
陈镜没有说话,因为他俩并没有脱离危险。他发觉不远处有几个背着鸟铳的乡丁正在沿路搜寻,于是赶紧拉着爱妮潜在一个破庙边的草丛里。但是,那些乡丁却封住了路口,看来一时半刻是走不了了。
3.生事端
正午时,从路口慢慢走来一拨人,抬着一顶精致的红布小轿。从轿夫们叽叽喳喳的谈话中,爱妮和陈镜得知轿子里的人是千总的九姨太。原来,九姨太在家里闲得无聊,忽然听到外面沸沸扬扬地说,罗氏家族有个寡妇和男人私通,罗家要点她的天灯。九姨太乐了,特地赶过来看热闹。陈镜小声说:“一个烟花楼出身的九姨太,她来看一个良女被点天灯,这真是对世道绝妙的讽刺!”
路边有一家竹盖的小米酒店,米酒的甜香飘溢过来,轿夫们嚷着停下歇歇脚。这时候,只见罗秀才肩头挂着一只箩筐,埋着头匆忙往前走,一个轿夫拽住他说:“罗秀才,都说你会扯白(编故事),扯个白给我们听吧。”
罗秀才拍了拍箩筐,着急地说:“我哪有时间和你们扯白?昨夜里大雨,山洞里涌出来满沟的桃花鱼和团鱼,我要去拣鱼呢!”罗秀才边说边走。轿夫们慌了,对九姨太喊道:“你先在这儿吃碗米酒,我们去拣几条鱼回去下酒。”说完一哄而起,追着罗秀才去了。
九姨太听轿夫喊后,掀开帘布探头张望,从米酒店里出来了一个小妹,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米酒,对九姨太说:“我们小店的米酒汤圆可出名呢,您尝尝吧。”九姨太一闻,香味扑鼻而来,也就毫不客气,端碗就吃。
过了好长的时间,那些轿夫们空着手回来了,一个个垂头丧气。
先前拦住罗秀才的轿夫说:“姓罗的真会扯白,有狗屁的鱼!睁眼上了他的当,我恨不得撕烂他的嘴!”
轿夫们骂完,擦了把汗,吆喝着又去抬轿子,瞪眼一看,咦,轿子不见了!米酒店小妹说:“九姨太等恼火了,她另外找了班人抬走了。”
此时,千总和县太爷骑着马早到了罗氏祠堂。他们是族长请来看处置兰花的,族长摆好了酒宴,吃饱喝足之后就对兰花动刑。
这时,兰花还被乡丁押着在外游街。几天的折磨,兰花已是奄奄一息。乡丁正要带她回去,兰花忽然昏迷了过去。乡丁说:“怎么办?难不成背她回去?”一个乡民出来说:“她也是命尽的人了,做点儿好事,找杆轿子抬她回去,她好在阴间保佑你们!”乡丁就找了顶黑布小轿,将昏迷不醒的兰花塞进轿子。
轿子抬到街头,小酒馆炒菜的味道喷喷香,乡丁们见罗秀才也在酒馆里,正和旁人猜色子喝酒。罗秀才朝他们招招手,乡丁们的酒虫早就在蠕动,都忙不迭地跑进酒馆。罗秀才和乡丁门也猜起色子来,猜来猜去乡丁们总是输,一杯又一杯喝罚酒,喝得酩酊大醉。
再说那个罗俊才,此刻正在和一个站街女鬼混,来了一个乡民说:“族长找你呢,千总点名要你押兰花回去。”罗俊才急忙来到停轿子的地方,乡丁还在酒馆里猜色子。
罗俊才看着黑布小轿,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呼噜声。罗俊才有点儿疑惑,想揭开轿帘看看,一个乡民冷冷地说:“嗬,你还想兰花临死前看你一眼?”罗俊才的手像被马蜂螫了似的,慌忙缩了回来。
乡丁们酒酣耳热出来,乡民抬上轿子,罗俊才跟在轿子边押轿,不多时就到了祠堂。
4.点天灯
阴暗的祠堂里布置得像阎罗殿,阴森恐怖,千总还带来不少的兵,杀气腾腾地站在两边。族长大喝一声:“把孽妇押上来!”罗俊才挽起袖子,一掀轿帘就去拽兰花。
再说爱妮和陈镜躲藏在破庙背后,那些乡丁一直守在路口。爱妮忍不住了,说:“干脆走吧,难道他们敢对我们怎么样!”陈镜拦住爱妮,可爱妮的嗓门大,乡丁听见了,顿时逼了过来,爱妮和陈镜索性走了出来。乡丁举着乌黑的铳恶狠狠地说:“跑?看你们往哪里跑!”
正在这时,一阵“嗨哟”声传来,一顶小红轿悠悠抬过来。乡丁一看正是九姨太的轿子,赶紧站立在旁边。一个跟轿人走过来说:“传千总的话,请九姨太把这两人带到千总那里去!”乡丁点头哈腰,闪在一边。
陈镜没有犹豫,拉着爱妮就跟轿子走,到千总那里,总比落在罗家好。出了罗氏地盘,再走了一段路,小城呈现在眼前。这时候,罗秀才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,出现在陈镜和爱妮面前,对他们说:“兰花交给你们了,你们带她走吧!”
轿子停下来了,兰花从轿子里走下来,虽然面容憔悴,但她硬撑着步子。陈镜和爱妮惊喜交加,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!
陈镜和爱妮迷惑地问:“你们是怎样救出兰花的?还有,那九姨太呢?”罗秀才哈哈一笑说:“也不过是略施小计!”
原来,罗秀才扯了一个白,哄走了九姨太雇的轿夫。米酒店的小妹在酒味浓的甜酒里又加了蜂蜜,嘴谗的九姨太吃了三碗,呼呼大睡不醒,早已准备好的乡民们抬起轿子就走,到了酒馆外,趁乡丁喝得正酣,来个移花接木,将兰花和九姨太互换了轿子。然后,两顶轿子被分别抬走,而让罗俊才押轿呢,也是乡民假传的话,目的是让他去作替罪羊!老百姓用了一点儿小智慧,使所有的结局都颠了个倒!
此刻,祠堂里正乱作一团,罗俊才拽出的是九姨太。千总气得发疯,族长吓得半死,而罗俊才则是百口难辩。
罗秀才说完,忽然指着城里说:“你们看――”
爱妮和陈镜往城里望过去,街头上,竖起一根高高的木杆,一盏闪闪的火灯顺着木杆升起,一直升到杆顶。
爱妮问:“这是干什么?”罗秀才说:“点天灯!武昌准备起义的消息传来了,乡亲们用这种最高礼仪来庆祝!”
爱妮带着歉意对罗秀才说:“我错怪你们了!”
罗秀才说:“你在祠堂里说的话我都听见了,是的,老百姓选择了沉默,但并没有选择麻木!”
第2、极品母老虎,死了也要妒

极品母老虎,死了也要妒
传说晋泰始年间,有个叫刘伯玉的人,他老婆叫段明光,妒性极强。刘伯玉上街,路遇美女,出于本能反应多看了两眼,被老婆知道了,就差没被挖出眼睛来。整得刘伯玉几天下来,眼都乌黑乌黑的。这样的次数多了,刘伯玉看到美女便远远躲开。
平凡夫妻,哪有那么多卿卿我我的时光?段明光常常一大早起来喂鸡、劈柴、做饭,早饭熟了,头还没梳,脸还没洗,更别说上妆了。刘伯玉无限爱怜地看着自己的老婆,但老婆心想:这死鬼,看我这么多眼,嫌我太丑了是不?要不是为了你们老刘家,我用得着这样拼命吗?我打死你,你还看!这一下打得刘伯玉抱头鼠窜,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刘伯玉就这样被老婆培养成了一个标准好男人,上街目不斜视,在家正襟危坐,也不多看老婆几眼,免得又表错情,换来一顿臭骂。那干什么呢?看书,这总不犯法吧?
没想到看书也有犯法的时候。原来刘伯玉在生活中得不到美女的眷顾,转而去书海中寻找红颜知己。他日日夜夜地看《洛神赋》,读到“壞姿艳逸,仪静体闲。柔情绰态,媚于语言”时,终于忍不住爆发了:“要是我刘伯玉这辈子能娶到这样的老婆,那就死而无憾了!”段明光一听,眼睛一瞪:“你凭什么就认为水神好看,我难看?我死了以后,就成不了水神?”这天晚上,他老婆梳好妆,打扮得跟新娘子一样,抱着石头沉到水里去了。
死后第七天,回魂夜的那晚,她托梦给刘伯玉说:“你本来想娶个水神做老婆,我现在就是水神了!”吓得刘伯玉一身冷汗,醒来后脊梁还凉飕飕的,直打冷颤,从此后再也不敢过河了。
后来,他老婆当水神的这个渡口就成了丑女大集中的地方。凡是要过河的女人,都要注意检察自己的衣着妆容。貌美的人就把自己的衣服弄坏,妆弄花,否则必定会掉到水里。而丑些的哪怕穿着华丽的衣服也可以安然渡过。
细想一下,段明光这样做也是值得同情的。生于男权特重的时代,想维护自己一夫一妻的权利,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依靠自己。无才无德又无貌,靠什么?只有靠气场比拼了,压制住丈夫。生而不能满足丈夫的愿望,那就死后来满足吧。不是所有女人都有这种勇气的。平心而论,刘伯玉也并没有做过太出格的事情,不过是多看了美女几眼,说了些个人感触而已,给他些自由空间,说不定他就能一直死心塌地地守在丑妻身边。君不见,传说中的丑妻——诸葛亮的老婆就是这样。夫妻相处还是多些宽容为好。
第3、都是炫富惹的祸
都是炫富惹的祸
文/一飞冲天
炫富打响场
清乾隆年间,章丘有个财主姓马名守富,家里田产广阔、骡马成群。这一年麦收时节,马家得了个好收成,马守富就志得意满起来,问大家:“我什么都有了,可外面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马守富,怎么才能让别人都知道我呢?”
管家张锁财就说:“主人,要别人知道咱富又有何难呢?打响场不就行了。”
马守富听老一辈人说过打响场,顾名思义就是给打场的牲口身上多挂几个铃铛,牲口走起来哗哗地响,叫外人听见,就知道他家今年收成好。马守富就说:“打响场再响,能有多大动静?”
张锁财笑道:“要有多大动静就能有多大动静,到时候只怕全县人都能听见呢。”
张锁财给马守富出了个主意,让马守富把打场的麦场挖成一个坑,打下木桩,再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木板子,木板下面系上千万个铃铛。然后,如平时打场一般,上面铺上麦子,骡马拖着碌碡来回走动,木板和铃铛发出隆隆的响声,一定能传很远。
马守富一听,这办法不错,便让张锁财去办这件事。
没几天,一切都准备好了。马守富到场院一看,偌大个场院都铺好了木板。等到打响场的那天,场院里同时套上几匹健壮的骡马,后面拉着个大碌碡在木板上跑着,发出隆隆的巨响,如打雷一般,震得人耳朵疼。
很多乡亲跑过来看新鲜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渐渐地,四乡八镇凡是走得动的都来了。马守富就吩咐下去,凡是来看打响场的,都是给他马守富面子,到吃饭的时候,每人给一碗粥几个馍。这样一来,来看马守富打响场的人更多了。几天之内,在马家场院附近聚集了几万人。马守富看着高兴,这下他的声名算是传出去了,以后再出门,看谁还不认识他马守富。
马守富打响场,连着打了五天。一算账,竟然吃去了几百垛粮食,他这才有点发慌,想叫停。可还没等他叫停,就来了几个县里的差役,二话不说把铁链套在马守富脖子上,把他拉走了。
差点丢了命
马守富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,稀里糊涂地到了县衙大堂。县令坐在堂上,面沉似水,一拍惊堂木,说:“大胆刁民,你可知罪?”
马守富跪在堂下,说:“小民一直安安分分,真不知犯了什么罪。”
县令黑着脸说:“这几天你家里好热闹呀,我在县衙都听见响声了。你把这么多人聚在一起,想干什么?有人举报你聚众谋反,可有此事?”
马守富觉得脑袋“嗡”的一下大了,自己打个响场,竞扯上了造反这样的大罪名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吓得他体如筛糠,连连磕头,说:“启禀大人,小民冤枉呀,小民只是打打响场,请大人明察。”
县令说:“哼,你家打个场就闹出这么大动静,可见你本事有多大,要造起反来,谁能挡得住!”
马守富还想辩解,县令却给他一顿板子,打得他皮开肉绽,然后关进了大牢。在大牢里,马守富想想前几天打响场的热闹劲,再看看现在,真像是一场梦,肠子都悔青了。
又过了半个月,县里再提审马守富,这回大堂正中坐的竟是京城派来的钦差。原来,县令把这事报到了朝廷,乾隆知道后非常震怒,于是便派了钦差来审理这个案子。
马守富再三申辩自己没造反,钦差却说,按大清律例,平民相聚不能超过百人,你马守富一下子聚了好几万人,不是谋反是什么?钦差在马守富身上用了很多酷刑,最后马守富挺不过去,只好承认了,当堂就被判了死罪。按说要斩立决,亏了马家有钱,上下打点,才判了个秋后问斩。
马守富在大牢里,整个人都散了架。这天,马守富的老婆来探监,两人在大牢里抱头痛哭。老婆对他说:“管家张锁财是个畜生,他怂恿你打响场,然后悄悄报官。现在他趁乱把马家的田产和店铺都篡改到他名下了。”
马守富这才知道自己信错了人,现在说什么都晚了,只有认命了。
马守富在大牢里又待了一个多月,离开刀问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。这天,县令突然出现在牢房里,他告诉马守富一个好消息:经过调查,当时马守富聚那么多人,的确没干别的,只是打响场而已,这案子还有挽回的余地。最后县令对马守富说:“只要依了本官一件事,你便可以活命。”
马守富又燃起一丝生的希望。
原来,京城里的乾隆闲来无事要下江南,正好要路过章丘。县令就想出个别出心裁的接待办法,要在乾隆路过的地方全部铺上绣金地毯。说起来容易,那可是一百多里地,一个县哪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呀!县令就想到了马守富……
县令说:“虽然你有冤情,但朝廷已定案了,我一个县令也不好随意翻案。我早就听说你家祖辈藏下一笔黄金,只要你能拿出来,就说明你没有谋反的意思,我再向上面美言几句,你的性命便能保下了。”
马守富暗自吃惊,他们马家的财富确实不光是那些田产和店铺,还有几代人积攒下的一批黄金。这秘密不知县令怎么知道了。马守富考虑再三,只得向县令说了秘藏黄金的地点。
又要打响场
不久,乾隆果然从章丘路过,踩上了百里之长的绣金地毯,随后马守富就被从牢里放出来了。
马守富出了大牢,家里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,他的房屋、田产都成了张锁财的。马守富全家就在过去的柴房里住,日子过得一贫如洗。
马守富出来后才知道,乾隆来章丘的时候是多么热闹,地毯一铺就铺出了上百里地,上面用金丝绣着“万寿无疆”,一眼望去,到处都是金晃晃的一片。事后,有人趁乱捡了绣金地毯去,哪怕捡了一小块的人也都发了财。马守富就想,这场景跟自己打响场又有什么区别呢?
马守富失去了财产,却捡了条命,他过起了耕种劳作的生活,反倒知足了许多。几年后,马守富听到一个消息:又要打响场了,而且还是在他当年打响场的那块麦场上。打响场的不是别人,就是马守富以前的管家张锁财。
原来,张锁财得到了马家的财产,又经过这几年的积攒,不由得也想显显富,而显富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响场。张锁财吸取前车之鉴,他在麦场前挖了一道深沟,乡亲们只能隔着沟老远地看他打响场,不用担心聚众谋反的罪名,还不用管饭,真是一举两得。
一切都准备好了。张锁财便开始打响场了。乡亲们蜂拥而来,隔着道深沟,把道都给堵住了。马守富也到现场去看了,见张锁财打的响场比自己还厉害,用的已经不是木板了,换成了铁板,碌碡也是铁的,骡马的蹄子也用铁包着,那动静比马守富当年还大。
张锁财打了几天响场,人们就开始议论张锁财不仁义,当年马守富打响场,还能管穷人一顿饭,张锁财却光叫人听个响声。乡亲们商量着,一定要让张锁财破破财,要不光叫他显摆,便宜他了。
这天,张锁财正琢磨着该收场了,官府却来人把他带了去。县令又是一拍惊堂木:“大胆刁民,你可知罪?”张锁财并不害怕,说:“大人,我并没聚众,我已经挖了道深沟,把人隔开了。”
县令会心一笑,说:“没聚众就没罪了吗?你那个响场办得那么热闹,跟唱戏似的,难道不是罪吗?”
张锁财不解,难道热闹也是罪?县令就说:一个月前,乾隆最宠爱的香妃死了,乾隆下令全国停止一切娱乐一年,有抗令者,轻者发配,重者砍头。而张锁财不早不晚,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打响场,让人们热热闹闹地去看,还不是抗旨吗?
张锁财一听吓坏了,连连磕头求饶。县令也痛快,说:“叫我不上报此事也好说,你得拿出全部财产。”
原来,乾隆死了香妃,心里不痛快,身边的太监就出主意,何不再下一次江南,就当出去散散心了。乾隆觉得不错,于是诏令天下。县令知道后犯起了愁,接待乾隆需要钱,上次用的是马守富家的黄金,这次钱从哪里出呢?就在这时候,张锁财打起了响场,百姓把他告到县里,正中县令下怀,就把他抓了。
张锁财为了买命,只好自认倒霉,把家产都拿了出来。县令用那些钱又置办了一条新的绣金地毯,乾隆来到章丘县,又风风光光地从地毯上走过。
张锁财打响场,同样没打出好来。马守富知道后直说活该,不光因为当年张锁财对他不义,他更恨张锁财有了钱也要打响场。
谁最能折腾
过了几年,又传来乾隆要下江南的消息,可是现在章丘没有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富户了。县令只好下令,全县百姓按人头出钱。
这时马守富已经老了,但他脑子不糊涂。他看到乾隆一次次下江南,不禁叹息了一声:“皇上这么爱打响场,什么样的江山也承受不了呀,看来这大清也长久不了。”
这话还真叫马守富说中了,正是乾隆的打响场动摇了大清江山的根基。马家世代的积蓄还不够乾隆两次过章丘的花费。章丘只是个小地方,而乾隆六下江南,要经过多少个这样的地方呢?
说来说去,场面最大的响场还是乾隆打的,他这一打响场把国本都打进去了。普通人折腾开了,最多折腾家里的那点东西,皇帝折腾开了,那可就是折腾国本了。
多少年后,当地人有了钱想显摆,就有人说他这是打响场,打响场这个词便在当地流传了下来。
第4、沈括之名为何在他人墓碑上

沈括之名为何在他人墓碑上
张珠容
北宋词人李之仪和妻子胡氏结婚40年,十分恩爱。胡氏病故后,李之仪非常悲痛,于是写下一篇墓志铭,表达对亡妻怀念之情的同时,也透露出胡氏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。有意思的是,李之仪为了盛称亡妻的博学,还在墓志铭里加写了一句“连沈括都要向她求教”。
原来,李之仪与沈括是老朋友,沈括每次遇到数学难题,都会通过李之仪向胡氏求教,甚至说胡氏如果是男子,必将成为他的良师益友。
不过,沈括若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他人的墓志铭中,该作何感想?
李之仪特意托人解释说,这么做虽然对沈括稍有不敬,但至少也说明了三个问题:第一,把“沈括”搬上墓志铭,不仅他和亡妻都有面子,也说明沈括够分量,在社会上享有相当的美誉度;第二,提及沈括向亡妻求教一事,意在说明亡妻了不得的同时,也说明沈括够才情,是个大数学家,学识渊博;最后,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,众人皆知,我们所处的年代,女子极少有学识,也毫无地位。试问,哪位大师向女子求教过?孔子有吗?孟子有吗?都没有!但沈括不一样,只要别人有真才实学,无论是士大夫,还是女子,他都会虚心求教。李之仪在墓志铭中写下沈括的名,正说明他是一个谦逊之人。
沈括原本心有稍许不悦,但经李之仪这么一解释,顿觉脸上有光,便不再计较了。
第5、赵飞燕淫乱后宫:从侍郎到仆役全部上了她的床
皇帝来得少,赵飞燕自然空闱寂寞,不但枕席清冷,更不利于她诞育太子的大计。眼看着皇帝老公几乎被妹妹独占,她决定另辟奚径。于是,数不清的男人便成了皇后宫中的常客。赵合德将刘骜霸在了少嫔馆,赵飞燕便在远条馆里大张艳帜,两姐妹隔墙共居,各搞一套。

刚开始的时候,赵飞燕还是以生育为首要目的,所选的情夫都是有良好生育记录的年青父亲。时间一长,调调就变成了色欲第一,光是健康强壮的精液已经不能让她满足,她还要求提供者有才有貌,是否有生育记录已不是要紧的事情。
赵飞燕身份最高的情夫应该算是成帝的侍郎庆安世。他可能是贵族出身,因此当上侍郎之时才十五岁,琴艺非凡,是一名具有艺术气质的翩翩少年。赵飞燕当然没有放过他,以学琴为名召入宫中据为己有。
最著名的情夫则要数燕赤凤。
燕赤凤只是个宫廷仆役,身份低微,但是他比文质彬彬的音乐家庆安世要身强体健,很快就得到了赵飞燕的欢心。赵合德得到了这个消息。她知道姐姐阅人无数,燕赤凤竟能从中脱颖而出,足以说明实力非凡,不禁也有分惠的意思,抽空也就时常召幸于他。
有肌肤之亲的男女,在这方面自然格外敏感。赵飞燕很快就发现了其中奥秘。这年十月五日,当燕赤凤又一次应赵合德之召前去效命时,早已妒火中烧的赵飞燕便赶往少嫔馆“捉奸”。谁知去迟了一步,到达之时,迎面已见燕赤凤离开。赵飞燕没抓到现场,只得装做节日赴会的模样,进殿和妹妹相见。
这天正是汉宫“上灵安庙”的日子,宫人们都要举行祭祀,吹坝击鼓,牵手踏歌。当《赤凤来》之曲吹响后,赵飞燕终于忍耐不住,向着没事人一样的妹妹发问:“赤凤为谁而来?”赵合德不卑不亢地回话:“赤凤只会为姐姐你来,难道还会为别人吗?”赵飞燕一听妹妹还不认账,气得抓起桌上的酒杯就向赵合德砸了过去:“老鼠还想咬人了吗?”赵合德虽然没有把自己面前的杯盘拿来还击,但是话却狠了起来:“老鼠只要把衣服咬穿,透出里头见不得人的私密,就已足够,犯得着自己花力气咬人吗?”
话说到这个地步,赵飞燕不敢再接口,赵合德也没法继续,姐妹俩恨恨地盯着对方,半晌没有做声。樊嬺,就是当年那个举荐赵合德入宫的女官正好在场,她被吓坏了,连忙拔下发簪磕头,直磕得头顶出血,求两人消气,又拉着赵合德让她向姐姐道歉。
赵合德话刚出口,就已经知道过于冲动,万一再往下话赶话地把事情在气头上当众说透了,姐妹俩都将死无葬身之地。她立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流着眼泪向赵飞燕陪罪,说:“姐姐你难道忘了当年的旧事吗?那时我们穷得只有一条棉被,冬夜苦寒,冷得无法入睡,你总是让我抱着你的后背取暖。如今时来运转,能够富贵,却又没有得力的家族支援,只有彼此照应。我们可万万不能自相残杀呀!”赵飞燕听了妹妹的诉说,也感动得眼泪直流,将自己头上的紫玉九雏钗取下,簪在赵合德的发髻上。四目相投,尽在不言中。从此“姐妹如手足,男人如衣裳”矣!
这场为了燕赤凤而起的公开争吵,虽然被及时切断,但是皇后与昭仪之间竟起了争执,很快就成了后宫中的头号新闻并传到了成帝刘骜那里。刘骜不愿去招惹赵飞燕,便向赵合德打听原因。赵合德早已成竹在胸,回答道:“这是姐姐在忌妒我。我朝上承火德,称赤帝子,所以我们私下里都称皇上你为‘赤龙凤’。”——在赵合德巧夺天工的包装工夫下,这一场为奸夫而起的内讧硬是变成了为法定丈夫而起的争宠。千穿万穿,马屁不穿,刘骜立即龙颜大悦,不但没有丝毫疑心,倒更觉得自己对姐妹俩的宠爱有理有据。
从这场赤凤事件能看得出来,赵飞燕的心机没有妹妹深沉,而她那样大张艳帜的干法,迟早会走漏风声。赵合德既与姐姐在共用男人方面达成了谅解,自然也就不遗余力地帮助赵飞燕掩饰,提前给成帝打预防针:“我姐姐性格刚强耿直,容易得罪人,难免会有人想要陷害她。皇上若是上了这些当的话,我赵氏就要家破人亡了。”一面说,她还一面涕泪交流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
刘骜对美人这样柔弱可怜的进言当然牢记在心。从此后,凡是有人向他报告赵飞燕的浪荡行径,他都认定是别有用心的诬蔑,将这些忠于职守的官员或后宫妃嫔统统一刀两段。
这样一面倒的处理方法,效果显而易见:赵飞燕的远条馆天天帅哥盈门,赵飞燕为能更好地尽地主之谊,还为接待这些男人建了一间别室,宣布是自己求子祈天的场所,包括刘骜在内的人都不能进去,专心躲在里面寻欢作乐。
第6、卓文君是个怎样的女子?她的结局好不好?
"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".世间男男女女大多渴求遇到真爱,可地球上这么多人,你知道遇到真爱的概率是多少吗?

西汉才女卓文君便遇到了,不过差点惨遭抛弃就是了,中间的故事充满了波折。数千年来,人们都惊叹于这个女人的智慧,居然只用了三首诗就挽回了丈夫的心。
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,大家应该不陌生吧。卓文君本是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,她美貌出众,才智过人,精通音律,贤淑温柔,知名当世。
十六岁时,卓文君出嫁,几年以后丈夫不幸病逝,她搬回了娘家。虽然卓文君成了寡妇,但仍然有许多人仰慕她,求亲之人是络绎不绝,但都被她拒绝了。
司马相如少年英才,他二十多岁的时候用钱给自己换了个官,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,由于景帝对他的才能没有兴趣,所以一直受不到重用。
直到遇到梁孝王刘武,司马相如才好像遇到了知己,此后他因病退职,到梁国投奔梁孝王去了,就是那时他给梁孝王作了一篇著名的《子虚赋》。梁孝王急病去世后,司马相如就回到了成都。
相如的归来,对临邛县来说,就像是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投入了一颗石子,荡起一圈圈的涟漪。当地的两个富人卓王孙和程郑听说临邛县令和相如的关系不错,而相如又曾是梁孝王的宾客,是大人物,就合计办一场酒席,把人请来看看。
相如被县令怂恿着参加了这场酒席,他的风姿倾倒众人,就连卓文君看了也忍不住多看两眼。
酒席上,相如也对美丽的卓文君一见钟情,当众人起哄让他弹奏一曲的时候,他就顺手弹了一首《凤囚凰》。其他人不知道,但卓文君看见相如的眼神,就知道这极可能是他在借曲子向自己表白。
卓文君自卑又欢喜,卑的是她嫁过人死了丈夫,喜的是相如居然看上了她。酒席过后,相如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,文君见相如对她情深义重,便收拾包袱,当夜便与他私奔了。
为何要私奔?因为相如家境贫寒,而文君的父亲素来看不起寒门书生。果然,当卓王孙得知文君与相如私奔的消息之后,他大发雷霆,竟公然宣称要与文君断绝父女关系。
文君与相如婚后的生活虽然拮据了些,但他们十分恩爱。文君为了让相如过得不这么辛苦,就与相如商量,向她的哥哥们借点钱做卖酒的生意。经过哥哥们的劝说,卓王孙心软了,他分给文君和相如奴婢白人,银钱百万,夫妻俩才过上富贵的生活。
后来,相如的《子虚赋》受到汉武帝的赏识,得到重用,被调去了京城。京城是多么繁华的地方,相如一去就乐不思蜀了,久而久之他对文君的情意也渐渐淡化,竟看上了京城的美貌女子,打算弃妻纳妾。
他写了一封信给文君: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。
文君看过信后很是伤心,她说,少了一个字,亿。相如对她独独没有"忆",这是要抛弃她了。
文君不愿放弃这段感情,就写了著名的《白头吟》、《怨郎诗》、《诀别书》寄给相如。相如看过三首诗后,追悔莫及,立刻放弃纳妾,决定和文君相濡到老。
上一篇《埃及神话十二篇优选》故事精选
1、埃及神话名称简介(解释)-1埃及神话2、埃及神话名称简介(解释)-2埃及神话3、埃及神话名称简介(解释)-3埃及神话4、死者审判埃及神话5、埃及神话名称简介(解释)-4埃及神话6、水 ..
下一篇《幼儿故事优选10篇》故事精选
1、青蛙和小鸟幼儿故事2、送雨伞幼儿故事3、幼儿园故事大全附目标和分析幼儿故事4、皇企鹅不怕黑幼儿故事5、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幼儿故事6、飞来的种子幼儿故事7、添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