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战争故事

中国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 抗日战争故事 古代历史故事 历代名女名妓 历代皇帝后宫

  • 坐中国船去上海 1916年6月,陈毅同志和其他几个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,决定乘船从重庆去上海。 联系船票的人告诉大家,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可供选择:一家是日本人办的,这家轮船公司给每个乘客赠送洋伞;一家是英国人办的,他们给每个乘客赠送床单;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,大概是赔了本,没有什么送给乘客。 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问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1790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10 22:00:02
  • 从小就有爱国的勇气 1910年,瞿秋白进常州中学读书这所中学的校长和一些老师,经常对学生讲述清朝政府祸国殃民的事实,进行爱国思想教育。少年瞿秋白在校长、老师的教育下,非常关心国事,常用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 的名句来勉励自己。 他取了一个名字叫“雄魄”, 表达他救国的抱负。他曾指着脑后那条长辫子对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596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10 17:00:02
  • 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,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。1928年,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,年仅33岁。她原名向俊贤,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?一年夏天,学校开运动会。在400米决赛中,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,后来居上,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,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。当晚,向俊贤对同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673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10 12:00:02
  • 志在救国救民 邓恩铭16时,由在济南做官的二叔父接到济南来读书。家里人都希望他将来能飞黄腾达,光宗耀祖。但是,他在离开家乡贵州省荔波县时,就写下了“志在黎民”的诗句,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。1919年,“五四”运动爆发。在济南一中读书的邓恩铭整天和同学们到街头演讲,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。他被选为“学生自治会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613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10 07:00:02
  • 英雄的台儿庄人民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天,我爱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,一举歼灭日军11984人,震惊中外。这场战役的胜利,除爱国军队英勇作战外,还与当时战区的民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 李宗仁在谈到台儿庄战役胜利时,深有感慨地说:“台儿庄人民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,在战场上挽救伤兵的是民众,作侦察的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577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10 02:00:02
  • 杨靖宇临危不惧 1940年2月,在风雪弥漫、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,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。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,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。他只身一人,边打边走。 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,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。不一会儿,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。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,拔出两支短枪,左右手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705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09 21:00:02
  • 张钰哲发现“中华号” 小行星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,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、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。 19世纪20年代,他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大学里学习天文时,刻苦观测天象,不管严寒酷暑,从不间断。特别是冬天的寒夜里,他又冷又饿,甚至冻得手脚麻木,仍在望远镜旁坚持观测。 由于他的辛勤努力,1928年他终于发现了一颗小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673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09 16:00:02
  • 鲁迅三改志愿 你可知道,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,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鲁迅先生,为了拯救中华民族,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吗?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,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。为此,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。 一改志愿学矿务。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,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、工业。于是,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1076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09 11:00:02
  • 海外赤子回国抗日 1926年7月,郭沫若参加了北伐战争,先后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,代理主任等重要职务。在大革命洪流中,他亲眼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。共产党员的勇敢、不怕死的精神,给了他巨大的鼓舞。 他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,虽然未获成功,但他由衷地感到,英勇顽强的共产党人,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,是中国革命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788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09 06:00:01
  • 李四光要回祖国,不要美金 1948年,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,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大会。在大会上,他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《新华夏海的诞生》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,轰动了欧洲。大会结束后,他夫妇俩来到英国南部养病。然而,他们的心却时刻挂念着动荡的祖国。 他参加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年会,发表演说:“我虽然60岁了,身体 ...
    故事专栏:历史故事 故事频道:抗日战争故事 故事阅读:630次 故事时间:2022-10-09 01:00:01

亲爱的,把 抗日战争故事 频道分享给朋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