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故事

睡前小故事 幼儿故事 哲理小故事 益智故事 搞笑故事 智慧故事 成语故事 幽默小故事

  • 曲高和寡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,在楚襄王手下做事。有一次,楚襄王问他:“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?为什么有人对 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?” 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:“喂,是的,有这回事。请大王宽恕我,听我讲个故事:最近,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。他开始唱的,是非常通俗的《下里》和《巴人》,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485次 故事时间:2024-12-24 00:00:07
  • 趋炎附势 宋真宗时,有个当官的叫李垂。他为人正直,对官场中拍马屁的行为深恶痛绝。也因为指责宰相丁谓而被贬。知道宋仁宗即位时,将丁谓贬职,李垂又被召回京城。人们劝他去拜见宰相,他却说:“我见有些大臣处事不公,常常当面指责,现在怎么能去奔赴权门,应和那些有权势的人呢?”结果呢?他不久又被贬。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5次 故事时间:2024-12-21 00:00:05
  • 茕茕孑立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,晋灭东吴,所谓“降孙皓三分归一统”,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,统一了中国。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,采取了有效措施,其中之一,就是“广揽贤能”,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,凡有声望的、有本事的,都极力笼络;笼络不成,就设法除去,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。同时,把“以孝治天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475次 故事时间:2024-12-13 12:00:02
  • 穷兵黩武 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,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;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。公元264年,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,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。当时,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。孙皓荒淫暴虐,宫女有好几千人,还向民间掠夺;又用剥面皮、凿眼睛筹酷刑任意杀人。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,多次上疏,劝谏他对外加强防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3次 故事时间:2024-12-03 06:00:03
  • 罄竹难书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,自任为大将军,积极地向隋军进攻。这个时候,突厥的力量很强,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,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,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,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,双方约定:“若得攻入长安,民众土地归于唐,金玉缯帛归于突厥。”李渊为争取人心,大开粮仓,救济灾民,并且乘机招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57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4 12:00:03
  • 青云直上 战国时期,魏国的范雎才华出众,但苦于家境贫寒,只得先在中大夫须贾手下当差。一次,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,让范雎也一同前往。齐襄王十分赏识范雎的口才,便命人赏赐黄金和美酒给他。须贾以为范雎做了有害于魏国的事情,便将此事禀告了相国魏齐。魏齐大怒,将范雎痛打了一顿。最后范雎装死才逃到了秦国,并改名张禄。范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463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03 12:00:04
  • 秦晋之好 我国在春秋时期,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。共河上下,大江南北,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。这些诸侯国互相征伐,争夺霸权,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。他们彼此之间,时而联合,时而对抗,甚至发生战争。 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、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,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,是两个相邻的强国。两国既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69次 故事时间:2024-10-13 00:00:06
  • 锲而不舍 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《劝学》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,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。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,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。其中“镂刻”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。在哲学思想方面,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;反对天命,不迷信鬼神,认为人定胜天;还主张因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914次 故事时间:2024-09-18 12:00:06
  • 巧夺天工 甄氏是中山郡无极县人。其祖父甄邯曾任汉太保,世袭颁布俸禄二千石。他的父亲甄逸,曾任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)令。甄氏三岁时,父亲病故。甄氏天资聪明,九岁时经常到书房外偷听哥哥们读书,常用诸兄笔砚写字,在此执教的老师,为甄氏的好学精神所感动,便破例收下了这个女学生。长大后,甄氏才学见识名冠当时,尤以诗作见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643次 故事时间:2024-09-16 06:00:05
  • 强弩之末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,匈奴求和.武帝召集大臣商量.大行(官职)王恢是燕地人,多次出任边郡官吏,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。他建议说,汉朝和匈奴和亲,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。不如不答应,而发兵攻打他。韩安国说:“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,对军队不利。而且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,怀着禽兽般的心肠,如同群鸟飞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920次 故事时间:2023-10-25 09:16:03

亲爱的,把 成语故事 频道分享给朋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