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故事

睡前小故事 幼儿故事 哲理小故事 益智故事 搞笑故事 智慧故事 成语故事 幽默小故事

  • 四海之内皆兄弟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,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。孔子 对他说: “君子不忧愁,不害怕。” 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,问道: “不忧愁,不害怕,就叫做君子了吗?” 孔子说:“君子经常反省自己;所以内心毫无愧疚,还有什么可忧愁、可害怕的呢?”司马牛告辞孔子后,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。他忧愁他说: “人家都有兄弟,多快乐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9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4 01:00:03
  • 光昌流丽 1961年毛泽东修改何其芳为《不怕鬼的故事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写的序言时增加了一段著名的话:“难道我们越怕鬼,鬼就越喜欢我们,发出慈悲心,不害我们,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,一切光昌流丽,春暖花开了吗?”“光昌”和“流丽”各有所本,作为一个成语是毛泽东的创造。该成语的含义有二: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1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4 00:40:03
  • 九叠云屏 庐山又称匡庐, 是中国的名山之一, 在江西境内, 南濒鄱阳, 北依长江, 自古就有奇秀甲天下的称誉, 同时又是避暑胜地。庐山是以瀑布最享盛名。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到庐山游玩, 他写诗道:「 匡庐九叠云锦织」,就是说「九叠云屏」。 庐山如青玉峡的瀑布,是从双剑峰鹤鸣峰之间奔流而下。 这两座高插云天的奇峰, 夹着一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691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3 12:20:03
  • 二桃殺三士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晏子春秋.谏下二》,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事景公,以勇力搏虎闻。有一天,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,小步快走以示敬意,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,对晏子非常失礼。对此,晏子极为生气,便去进见景公,说:“我听说,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,对内可以禁止暴乱,对外可以威慑敌人,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,下面佩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6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3 12:00:02
  • 一薰一莸 春秋,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,先用龟卜算一下,结果不吉利,改用蓍草的筮法,结果不吉利的。献公说:“那就依筮叭。”卜人说:“不可,因为卜辞上说:专之渝,攘公之渝,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意思是说献公的美德。献公原已有三个好儿子,即太子,重耳及夷吾;专宠骊姬的结果,便会使他舍弃原有的爱心,将从前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31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3 11:40:02
  • 一去不复还 战国后期,秦国国富兵强,各国受到威胁。燕国的太子丹到处物色可以派去刺杀秦王嬴政(以后统一中国改称秦始皇)的人,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荆轲的勇士。公元前228年,秦军攻破赵国,迫临燕境,太子丹闻讯后非常着急,请荆轲快点出发。荆轲说:“要行刺秦王,首先得想办法接近他。如果能献上秦王渴望得到的燕国南部的土地和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11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2 22:40:03
  • 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,淮阴(今江苏清江西南)人。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。为了打败项羽,夺取天下,他为刘邦定计,先攻取了关中,然后东渡黄河,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、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,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。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,叫井径口。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,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43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2 22:20:02
  • 竹头木屑 陶侃,字士行,东晋鄱阳人,后来迁居庐江浔阳,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。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“一贯尽忠”,从县吏一直做到荆、江二州刺史,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,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。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,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,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,为国为民多做贡献。陶侃少时家境贫寒,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21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2 22:00:02
  • 指手画脚 贾府热闹非凡,贾母开宴庆生日,贾政陪贾母一起玩闹、猜谜与讲笑话,大家十分高兴。贾政因故离开,宝玉就神气活现了,他跑至围屏灯前,指手画脚,满口批评,说这个的这句不好,那个的破的不恰当,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。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530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2 05:00:02
  • 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,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,为人专制蛮横,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 "登"字,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"登"字同音的字。于是,只要是与"登"字同音的,都要其它字来代替。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,便要被加上"侮辱地方长官"的罪名,重则判刑,轻则挨板子。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"登"同音的字,都遭到鞭打。 一年一度的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成语故事 故事阅读:608次 故事时间:2022-07-22 04:40:03

亲爱的,把 成语故事 频道分享给朋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