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智故事

睡前小故事 幼儿故事 哲理小故事 益智故事 搞笑故事 智慧故事 成语故事 幽默小故事

  • 让思维转弯 我小时候住在内蒙古的一个村庄,那时候狼比较多,就是白天里,狼也在村边出没。家禽家畜被狼叼走的事件屡屡发生,人们谈狼色变。一个夏天的上午,一个男孩在村边割草时被两只狼围困住了。两狼一前一后,虎视眈眈。男孩很害怕,他想求救,但他知道,此时求救是徒劳的,因为村里的青壮男女都下到田里干活去了,只剩下一些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19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9 00:00:03
  • 怜惜 真有些年头了。每当她们相遇的时候,都会相互打声招呼。通常坐在前厅走廊里的,是那位拥有8个孩子的妈妈,她一脸的疲惫,眼睛警觉地盯着正在院子里玩耍的最小的孩子。而门前路过的,是一个职业女性。她常常为时间所困,匆匆地去赶她的班车,开始她朝九晚五的商业工作。两个女人在大多数情况下,只是相互对视一笑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33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8 06:00:03
  • 从不好吃的草吃起 刚毕业的我和三个同学与研究生导师一起聊天。谈起自己目前的工作,我们几个都非常不满,有个同学甚至义愤填膺,表示要辞职另谋高就。老师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,就给我们讲了个故事。老师讲,在他老家的山村中有许多耕地的黄牛。在夏天不劳动时,一般都是十多头集中起来放牧。夏天过去了,原来差不多的牛群就发生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26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7 12:00:03
  • 负重才能过独木桥 十年前,在我生活的小区,有一对夫妻,男的叫宋勇,女的叫邬芳。我之所以这么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,是因为这对夫妻实在太特别了。作为一个男人,宋勇却不干正事,天天跟一帮赌徒混在一起,输了钱便喝得烂醉,还要邬芳拿钱去饭馆里领人。房子是宋勇的父母生前留下来的,原本,宋勇有一份工作,因为效益不好,工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87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7 00:00:04
  • 苦难,是财富还是屈辱? 在一次聚会上,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、明星谈笑风生,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·艾顿。艾顿向他的朋友、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——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,父母早逝,是姐姐帮人洗衣服、干家务,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。但姐姐出嫁后,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,舅妈更是刻薄,在他读书时,规定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504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6 06:00:03
  • 做好人的成本并不高 一丝风也没有,天闷热得厉害。街道上,行人稀少,车辆仿佛也耐不住这火烧火燎的热,箭一般穿梭着。午后,先是有一阵劲风刮来,接着,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砸了下来。这雨多少有点猝不及防。街两边的摊点立刻忙乱了起来,大家都急着收摊,谁也顾不上谁。正准备打车往单位赶的他,见路边有一个衣服摊还没有拾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44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23 06:00:04
  • 大雁与海鸥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——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,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。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,越升越高,越升越高,直到高过所有其他海鸟,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。它不断地表演着,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,记录着它的优雅。但是在海鸥群里,它完全变了个样子,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612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19 18:00:03
  • “我们”的含义 一位著名的风琴演奏家到乡村会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,会场提供的风琴不能直接连接音响设备,需要专人手持话筒进行扩音,一个男孩负责这项工作。演出进行得十分成功,每一首曲子结束时,观众都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。男孩非常开心。趁着观众鼓掌的空隙,他对演奏家低声耳语道:“我们配合得相当好,对吧?”“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510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18 00:00:03
  • 十二双袜子 经济萧条时期,我和父母、外婆、姨妈和舅父挤在一座房子里当时工作难找,全家生活勉强维持着。我当然理解那年收到的生日礼物为什么少得可怜,但心里仍免不了有些失望,直到祖母递给一只大礼盒。会不会是我梦寐以求的新连衣裙?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盒子——哦,仅仅是袜子而已。不过我发现不止一双,盒子里有两层,不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93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16 00:00:04
  • 留一半空间给别人 菜市场门口的老王烧饼摊生意一直都不错。这得益于位置好,老王的手艺好,人们买了菜出来就顺便把早饭或晚饭的干粮准备了。老王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见人热情,卖烧饼时他的招呼比烧饼的温度都要高。前段时间正对着老王的烧饼摊来了一对父子,租房卖起了白吉馍。父亲四十来岁,儿子十四五岁的模样。外地口音, ...
    故事专栏:儿童故事 故事频道:益智故事 故事阅读:458次 故事时间:2024-11-15 06:00:03

亲爱的,把 益智故事 频道分享给朋友吧!